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3)
2016-12-12 01:03
导读:2. 建立技术协作体系,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一是建立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同盟,主要是通过与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创新促进中心等专业机构建立协作机制
2. 建立技术协作体系,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一是建立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同盟,主要是通过与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创新促进中心等专业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开展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促进中小企业新技术的应用。二是与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如模具设计、产品检测及污水处理等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困难。三是充分利用大企业技术气力、组织成立企业技术中心同盟,为中心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等技术服务。
3. 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建立产、学、研协同互动机制,由政府推动,采取联合、共建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和大学、院所的协作,捉住科研院所改制的有利时机,建立以行业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行业研发中心。二是通过财政引导、税收优惠和产权激励等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进,支持中小企业建立技术同盟,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产品的研究开发投进。三是制定引进消化吸收的鼓励政策。设立消化吸收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配合高校和院所对重大工程项目中引进的关键技术和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4. 建立融资、投资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尽快制定国家及地区性政策法规,完善风险投资的进进和退出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气力参与举办风险投资机构,实现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使风险资金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助推器和发动机。二是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形成相互配套,协调运转的格式。加快上市融资步伐,疏透风险资本退出渠道。发展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企业资产重组和产权活动,优化企业结构,积极推进企业境外上市步伐,扩大融资范围。三是金融机构要改进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业务,充分发挥信贷的支持作用。银行依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的授权授信制度,完善信贷治理办法,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银行对科技企业贸易信贷规模。政府通过贴息等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获得银行信贷。四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充分利用融资租赁、典当等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品(下转第99页)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5. 建立专家协作体系,开展技术咨询和诊断服务。主要是建立专家联系机制,建设专家数据库,充分发挥专家特别是离退休专家的作用,针对中小企业的具体需求和困难,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和企业诊断等活动。在网络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开设网络咨询热线,委托专家进行网上咨询和答疑。
6.实施培训工程,进步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应针对中小企业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突出的特点,大力开展针对企业家的培训,主要可采用讲座、研讨以及通过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联合进行深层次的培训等方式,进步中小企业治理者的素质,帮助其树立技术创新的气力和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同时还应加强企业技术气力的培训,通过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企业培训技术创新实施人才。
7.建立人才交流协作系统,为企业技术创新引进人才。通过与人才市场等人才服务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交流的协作机制,指导中小企业
招聘技术创新实际需求的人才,通过与高校合作,吸引高校毕业生进进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引进人才。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是人才欠缺,联合大专院校帮助企业按照治理职员、专业职员、操纵职员三个层次培训人才,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8. 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应围绕企业技术研发、要素配置、信息服务等内容,建立健全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为核心的公共研发平台,以高新技术武装传统产业为重点的公共技术平台,以提供检测条件为主的公共检测平台,以提供科研文献、情报、信息服务为主的科技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