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企业的概念辨析及特性分析
2016-12-11 01:00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微小企业的概念辨析及特性分析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 在目前中小企
【摘要】 在目前中小企业概念下的微小企业,很多方面,特别是经营、治理属性上具有和大多数中小规模企业不相同的特性,政府在治理这一群体对象之前,首先应该正确界定这一概念。本文提出一个关于微小企业的定义,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其特性。
【关键词】 微小企业 概念辨析 特性分析
在过往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微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全国共计6000万左右的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提供了75%左右的就业和新增90%的就业机会,并且直接或间接创造了50%左右的出口收进和财政税收。他们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气力。中国要在未来保持健康高速的经济增长,需要微小企业更快地发展。
一、 微小企业的概念
1. 按经济规模划分微小企业
我国以往确定企业规模的权威机构是统计部分,他们更多关心的是经济数据,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企业的规模特征和结构特征,企业的规模特征主要指企业生产的投进规模和产出规模,前者常用职员规模和资产规模这两个指标来衡量,后者常用产值这个指标来衡量;结构特征主要指企业的结构层次,通常考虑的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性质,如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同一性,所有者的公有或私有性质,经营者内部结构的水平和垂直层次特点等。
由于统计制度的规定,以浙江省为例,微小企业定义为每户年产品销售收进低于500万元的企业和个体户。按照划分,浙江省年主营收进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产业企业有4万多家,规模以下产业企业(包括个体户)达80多万家。队伍在壮大的同时,它们的分量也在逐年加重。2006年,浙江省规模以下产业总产值占全部产业的比重为25.4%,其中企业和个体产业分别为9.7%和15.7%。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浙江有无数“微小型”产业企业(企业年主营收进低于500万元的规模以下产业)正茁壮成长。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抽样调查统计,2006年浙江省规模以下产业总产值为969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增幅进步4.2个百分点;共实现营业利润和上交税金分别为195.08亿元和179.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2%和18.5%。
2. 按组织规模划分微小企业
欧盟委员会从职员规模上把欧洲的企业分为五类,前三类可回进微小企业这一种别,即第一类是没有雇员的企业;第二类是“非常小企业”,雇员人数为1-9人;第三类为“小企业”,雇员人数为10-49人。
目前在美国已有1/4的工作职员是SOHO族,且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着。日本、韩国和香港也在鼓励个人创办SOHO型公司。这种创业SOHO自组1-10人的小公司,或经营一个小店面或者网络上的虚拟商展,或加盟某个连锁体系。这种SOHO规模虽不大,员工们也未必天天见面,但是通过互联网保持着高效的联系,在经营和治理上具备很大的灵活性。在至公司无法兼顾到的领域,个人公司如能提供适合的商品和服务,往往会获得成功。
而我国2003年1月出台的中小企业新标准与国外有所不同,如建筑业中人数少于600人,或者企业产值小于3000万或资产规模小于4000万是小型企业,而在欧盟大于250人的企业就为大型企业等;而且不同行业的划分标准也不同一,如我国的批发业中人数大于100人的企业往往为中型企业,而在建筑业中则为小型企业等。
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企业自办社会的现象了,每一个大单位、大企业四周,都必然被无数的各色微小企业“包围”,由他们为员工,员工的家属、子女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其从业人数累计,往往大于被包围的单位的正规在职人数。统计数据也已经证实他们也是吸纳劳动力的大户。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 微小企业的定义
制定微小企业的定义,应该把握定义的规则,即共性、通用性、不变性,即要兼顾私企国企、工商注册规模性质、城乡地区差异、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