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垃圾发电产业现状探析(2)
2016-12-16 01:02
导读:3、 垃圾发电技术尚待突破。垃圾焚烧发电会产生一个副产品二恶英,它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最毒的致癌物质”,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目前国内大部分
3、 垃圾发电技术尚待突破。垃圾焚烧发电会产生一个副产品二恶英,它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最毒的致癌物质”,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目前国内大部分垃圾焚烧电厂根本无力处理,环保部分的软硬件条件也不够,监测无法到位,有些垃圾发电厂甚至根本就不进行检测。还有设备装备题目,国内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焚烧装置的核心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尤其是大容量设备的国产化率很低,造成了运营本钱据高不下,加大了垃圾发电厂的负担。
三、今后发展对策
1、垃圾发电不宜片面追求产业化。垃圾发电的根本目的是综合处理垃圾和防止一次污染。垃圾减容和转换为能源是垃圾焚烧发电的突出优点,但这并不是这项工作的重点。假如垃圾发电片面追求产业化和经济效益,不仅会造成一次污染,还将严重影响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我国垃圾发电目前执行的是1999年出台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这个标准大约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的污染控制水平。尽管如此,我国现有的垃圾焚烧厂大多数都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假如没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就盲目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片面追求高经济效益,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题目。因此,各地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慎而为之,防止小火电项目借机上马。
2、完善垃圾发电相应法律政策。各发达国家都针对各自的垃圾发电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没有优惠政策和各种补贴,垃圾发电难以产业化。没有政策来“发酵”,垃圾不可能产生“蝶变”。我国应尽快完善与垃圾电站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与之相关的设计、制造的规程、规范。只有明确了垃圾分类回收的办法并实施,才能为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明确了相应的设计、制造的规范、标准和各种投资、税收、补贴等政策,垃圾发电才能走上规范化轨道,为国内外资本追逐的“黄金”,而不是赔钱的“包袱”,相关的设备制造业也才能跟进,从而推动整个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中国垃圾处理技术要有全新突破。我国垃圾焚烧发电目前执行的排污标准同国外发达国家污染控制水平相比较低,随着环境要求的日益进步,对清洁焚烧工艺必然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要发展垃圾焚烧发电业,必须加大适合国情的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力度,尽快进步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水平,使垃圾焚烧真正无害化。目前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如北大、清华、浙大)、科研机构(如中科院)、环保企业已经对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果,有的已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杜军、王怀彬、金霄:城市垃圾焚烧发电现状概述.节能技术,2003年第5期.
[2] 王丰春、田新珊: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中国电力,200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