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2)
2017-01-27 01:02
导读:劳动力参与率这个衡量指标,体现出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反映出人们参与劳动的状况。它受到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因此折射出社会生活中的很多
劳动力参与率这个衡量指标,体现出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反映出人们参与劳动的状况。它受到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因此折射出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可以说,劳动力参与率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指示器。偏高或偏低的劳动力参与率,都表明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相应的题目。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男性人口还是女性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均高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女性人口劳动力参与率水平不仅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甚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近些年来,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降低劳动力参与率,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劳动力参与率逐年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十年间,城市劳动参与率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然而,目前我国劳动力参与率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不仅如此,由于教育机制的不公道,应试教育体制的实行使得很多劳动者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公道,劳动力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劳动力素质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造成了失业率偏高与劳动力参与率偏高并存的局面,加重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形成了社会潜伏的不稳定因素。
二、我国劳动力参与率偏高的成因
我国劳动力参与率偏高的现状,是由我国的工资和福利政策、教育和社会保障的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原因共同决定的。
1、工资收进偏低,扩大了家庭对社会的劳动力输出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低级阶段,固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腾飞和快速增长,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出发点较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资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这就使得家庭中需要有更多的家庭成员参与社会劳动来维持家庭生计,从而扩大了家庭向社会的劳动力输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投资市场不完善,劳动收进还是个人收进的主要来源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目前投资市场尚不成熟。中国股市弱有效性,使得居民在进行个人投资理财时仍然较为守旧谨慎。在这样的投资环境和背景下,我国居民的收进仍然以工资为主,劳动收进仍然是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这就加大了人们对劳动市场的依靠性,进步了劳动力参与率。
3、就业关联型社会福利政策增加劳动者就业意愿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就业、工资、福利三位一体的政策,劳动者只有就业,才能享受公费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措施。在农村,固然实行大病医疗保险项目,但是农民自己分担的份额仍然较大,并且小额医疗用度无法报销。这种福利措施与就业状况相关联的制度,无疑加大了劳动者参加工作的意愿,促进了劳动参与率的进步。
4、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教育普及程度还较低
我国固然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仍然较低。在农村,失学题目更为严重,且女生的失学率高于男生。这就直接导致了劳动者在进进劳动力市场前的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现状,不仅如此,在劳动者进进劳动力市场前,大多没有接受必要的职业培训,这就使得参与劳动的劳动者素质仍有待加强和进步。教育水平的落后,使得很多青少年提早进进劳动力市场。
5、工资与工龄挂钩,劳动者提早进进劳动力市场
目前我国在计算工资水平时,由于普遍与工龄挂钩,因而人们往往选择提早就业以增加工龄,进步个人工资水平。在这样的工资政策中,很多劳动者提早进进劳动力市场,增加了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供给,加大了就业压力。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未成年人也加进到浩浩荡荡的劳动雄师之中,使得就业情况更为严重。固然我国《劳动法》规定,任何用人单位不得使用未满16周岁的童工。但实际上,仍然有很多企业不顾规定擅自雇用未成年人。这不仅造成劳动力素质低下,而且侵占了成年人的就业岗位。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6、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