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脱困的若干思路(2)
2017-03-07 01:05
导读:(四)不善于利用其他融资方式从主观上导致其融资难。由于中小企业不重视财务制度建设,有些民营中小企业甚至缺乏专门的财务职员,又没钱聘请专业
(四)不善于利用其他融资方式从主观上导致其融资难。由于中小企业不重视财务制度建设,有些民营中小企业甚至缺乏专门的财务职员,又没钱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导致其融资视野狭隘,融资理念落后,融资信息匮乏,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只知道银行贷款融资,而对一些较新的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融资方式或融资手段如国际金融组织信贷、国际贸易银行贷款、政府贷款、补偿贸易、风险投资、项目融资、金融租赁、典当等知之甚少,或因运作过程较复杂,实际采用的很少,这就从主观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
(五)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其融资难。近年来,国家在“抓大放小”过程中,对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团体逐步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扶持政策,使其融资题目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但在搞活中小企业的题目上,固然近几年有所重视,但仍不够充分。首先在资金融通的政策环境方面没有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社会大多数资源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流向了大企业,使中小企业面临着不公平的政策环境;其次在发展直接融资,培育资本市场时也相应忽视了中小企业的需要;再次在中小企业立法方面做得不够,我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原则性、指导性较强,约束力不够,不便操纵,同时缺乏配套的实施措施。此外,政府在培育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服务体系方面也还很欠缺,这就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资金贫血使中小企业发展日益艰难。
二、中小企业融资脱困的若干思路
第一,中小企业要进行的内部改造,苦炼“内功”,增强其内在融资能力。中小企业应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依据《公司法》健全公司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步产品技术含量和服务质量,向“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小而新”的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进步效益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中小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财务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加强财务收支治理,加速资金周转,进步资金使用效率以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要加强财务监视机制,进步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正当性,增强企业的经营透明度和可信度;中小企业要树立“以诚为本”的信用观念,老实取信,努力进步自觉还贷意识,取信于社会,取信于银行,以信取资,走诚信融资之路。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第二,加快国有贸易银行改革步伐,完善信贷治理体制。国有贸易银行要改变经营理念,既要“抓大”也要“放小”,要把培育中小企业客户群作为业务创新的新热门,应充分熟悉到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潜力,并充分利用当前给予中小企业融资的各项优惠措施,在融资支持中小企业的同时,为自身经营创出业务新路,从而实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谋求自身利益的“双赢”目标;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信贷治理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根据中小企业经营的特点,国有贸易银行应改变目前的信贷治理权限体制,适当下放对分支机构特别是县级机构的贷款审批权,增强贷款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及时完善授权授信和评级制度,公道确定贷款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环节,进步工作效率。健全基层信贷职员贷款治理责任制,明确责任的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做到权责明确,赏罚分明。进步金融服务水平,在结算、汇兑、财务治理、咨询评估、资产清算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努力开拓新的融资品种,拓展新的业务空间,开发新的金融结算工具,加快中小企业资金活动速度。
第三,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加快民间资本进进银行体系的步伐。要鉴戒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在加快国有贸易银行改革步伐的同时,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和贸易性银行,专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将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方面对中长期银行贷款的需求,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利息、贴息、低息贷款。贸易性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或者城乡信用合作社联社改制而来,也可以由政府给出政策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整合民间资金组建民营银行,发挥这些区域性银行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上风,为中小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