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研究(2)
2017-03-31 01:05
导读:大规模借助外部融资 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涉及的资金总额较大,尽大多数超过1亿美元,大型并购甚至超过10亿美元。从事海外并购的公司多数都是国内的
大规模借助外部融资
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涉及的资金总额较大,尽大多数超过1亿美元,大型并购甚至超过10亿美元。从事海外并购的公司多数都是国内的上市公司,有的甚至是海外上市公司,都有通畅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相对于其他国内企业而言资金充沛。但是,相对于并购涉及的巨额资金,这些公司自身的资金实力仍然有限,不得不大量借助外部融资弥补并购资金的不足。中国企业在并购中展现了熟练的国际融资技巧。一些在教科书中才能看到的“蛇吞象”式杠杆收购,中国企业演绎得十分生动。以京东方为例,收购现代TFT项目耗资3.8亿美元。但京东方真正自有资金购汇仅6000万美元,国内银行借款9000万美元。另外的2.3亿美元,一部分通过BOE-HYDIS以资产抵押方式,向韩国产业银行、韩国外换银行、Woori银行以及现代海商保险借款折合1.882亿美元,另一部分,来自HYNIX提供的卖方信贷、通过BOE-HYDIS以资产向HYDIS再抵押方式获得抵押贷款,卖方信贷总额为3963万美元。实际上,京东方凭借高超的融资技巧,以6000万美元的自有资金就完成了3.8亿美元的海外收购。
把握时机逢低吸纳
逢低吸纳是的战略性海外并购的另一大特点。中国企业的战略性海外并购并不是常见的以强并弱,或者是强强合并的形式。由于全球各行业竞争环境变动节奏加快,很多跨国公司调整了自己全球核心业务定位,愿意以较低的价格剥离非核心业务进行战略收缩,尽快获得资金支持核心业务的。IBM出售PC业务,出售TFT项目都是这种情况。这些非核心业务往往具有很好资质,跨国公司又不愿意出售给自己原有的全球竞争对手,这就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逢低吸纳的良好契机。此外,部分跨国公司经营不善,***出售一些有价值的资产,这也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机遇。中国网通(控股)收购亚洲环球电讯、上汽团体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就是利用了这种机遇。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是中国企业并购谈判中的有力筹码。IBM大中国区总裁指出,IBM在近两个月内在中国动作频频,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把IBM PC业务卖出往,和联想的交易是一个长期的合作,双方将上风互补,共同开拓市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充分利用政府政策的变化
政府支持也是2002年以来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的特点之一。加进WTO后,中国政府在对待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态度上发生了根本转变,由过往的守旧谨慎转变为积极鼓励。过往中国政府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一直持不鼓励的态度,基本出发点是中国自身缺乏发展资金,到海外投资意味着资金的外流,吸引外资才是重点。鉴于旧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已经无法很好适应中国国际化进程的需要,不利于“走出往”战略的实施,中国政府推动了一系列制度改革。2004年先后出台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治理办法》、《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和《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政策的通知》,构建了全新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新体系注重从制约企业境外投资转为鼓励企业境外投资,从注重政府控制效率转向注重企业投资效率。《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第二条指出“国家支持和鼓励有比较上风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赴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明确了政府对企业对外投资的肯定态度。
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面临的挑战
短期盈利能力的挑战
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首先面临的是财务上的巨大压力。一方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一般融进了大量外部资金,这些资金多数属于短期拆借性质,追求的短期回报率较高。企业完成并购后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偿还这些外部资金的本金和利息,这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选择的是逢低吸纳策略,看重的是长期战略收益。被收购企业往往处于盈利能力不佳的状态,现金流一般不充沛。收购企业不仅要有能力完成并购,还要注进新资金扭转被收购企业的不良盈利状态,这也加大了中国企业的短期财务压力。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国际化并购了TCL的盈利能力。TCL团体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后,2005年第一季度固然销售收进增长了62%,达到了117亿元,但是净利润却是负3.27亿元,较往年同期2.47亿元的净利润大幅度下降。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的亏损是TCL团体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TCL预期的扭亏时间也从2005年延后至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