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事件中商品流通应急机制研究
2017-03-29 01:10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重大突发事件中商品流通应急机制研究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摘要:“非典”突
内容摘要:“非典”突发事件促使人们开始研究商品流通应急机制。但目前政府建立的应急机制大多只是机构专责和领导专责预案,实质上不过是增强了一些行政预备而已。作者以为,除此之外,更核心的机制应该是从建立完备的市场信号体系和完善的市场基础条件进手。 关键词:商品流通 应急机制 市场信号
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给我国商品流通治理提出了新课题:深进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商品流通应急机制,对重大突发事件中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事件回顾
北京“非典”疫情初期,社会反应相对平稳,但到了4月20日左右,疫情的陡然加剧给市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社会和市场产生了突发性反应。
在流通领域,从4月21日起,北京市生活必须品市场和医药类商品市场忽然出现了异常情况。很多超市一时间粮、油、方便食品、消毒用品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货断档。随后,蔬菜、鸡蛋等农副产品价格飚升。
针对这种局面,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并得到全社会的有序配合,终于在36小时内(从4月23日下午到25日凌晨),使北京市场供给恢复正常,抢购风潮得以平息。情况过后,人们开始反思应急机制建设题目。
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为及其分析
具体解剖应急过程中各种当事主体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应急机制的若干内在规律。
居民
4月20日,为了减少相互接触,预防“非典”,居民普遍开始集中采购。集中采购的结果是,市场忽然出现了短缺的“市场信号”;为预防买不到东西或价格上涨,居民们纷纷开始抢购。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居民的这些市场行为,可以用以下需求函数给予解释:
X
D=X(P
a,Sa)
P
a=P(P
n-P
0)
其中,居民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为X
D,抢购前产品价格为P
0,n日后产品价格为P
n,P
n>P
0,居民预期价格为P
a,P
a>P
n,居民预期供给量为Sa。
对Sa 的判定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购买行为。由于当时整个社会缺乏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采集和发布机制,加之“北京市即将封城”、“北京物资供给将出现困难”等谣言盛行,对居民对Sa短缺的预期不断被强化,从而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心理。
供给商
根据观察,在突发事件时期,一般的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
X
S=X(P
ba,I,C
b)
其中,X
S为供给商对某商品的供给量,P
ba为供给商预期市场价格,I为市场需求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C
b为供给商应急生产和销售需增加的交易本钱。
在供给商方面,由于对函数中各自变量的考虑不尽相同,其供给行为表现出了微妙的差异。
食盐和面粉生产商 北京市的食盐主要由北京市盐业公司负责生产和供给。该公司的判定是:食盐是典型的生活必须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低,假如在应急期间厂商为满足居民需求量X
D而增加产量,危机过后就可能积存,长期P
ba就可能低于P
0,对企业长远利益不利。因此,在应急时期,除了动用食盐存货以外,盐业公司只是稍微调增了日产量,并适当补充了食盐原料储备。
与盐业公司类似,北京市场面粉的主要供给商北京粮食团体平时日产面粉1000吨,应急时期也只在个别日期增产到1100吨。
其它贸易机构 由于零售机构通常经销多种商品,每种商品又是多家经营,个别商家要正确评估信号X
D就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因此,为满足消费者集中购买,很多零售机构不得不大量增加库存,而26日以后,随着抢购趋于缓解,部分商品就出现了“滞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