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企业面临的形势与改革

2017-07-26 01:23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企业面临的形势与改革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一、我们正进进重要战略机遇期  据世界银行分类,人均GDP少于650美元为低收
一、我们正进进重要战略机遇期  据世界银行分类,人均GDP少于650美元为低收进国家,人均650-2555美元,为中等收进国家。往年,我国已经达到人均GDP1000美元。就总体水平而言,我们已经越过了解决温饱的发展阶段,逐步进进了以进步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新的发展时期。从国际经验看,走出低收进国家行列,向中等收进国家迈进,对各个国家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期间,消费结构升级,产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上升,人口大量转移,国土面貌日新月异,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可以说,这是一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具有持续的、巨大的增长潜力的时期。我们所处的这一时期又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全球化及国际产业结构转移相偶合,形成了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这就是中心所指出“重要战略机遇期”。重要的表现是:  1、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就总体而言,已由解决温饱和基本生活需要为主的消费,转向以进步生活质量要求的消费。城市居民由80年代百元级消费,到90年代初千元级消费,发展到近几年以住房、汽车、教育、信息、旅游等为代表的万元和十万元级消费。13亿人口,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不同层次消费结构的升级,创造了规模巨大的市场需求。进进大额消费后,消费结构升级周期变长,这将形成以内需为主、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并构成中国经济未来一个较长时期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基础。  2、产业结构升级,进进重化产业阶段。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了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和升级。进进新世纪,我国出现了如房地产、汽车、电讯等产业的快速增长。2003年汽车销售444.4万辆,增长36.7%,其中轿车增长85%;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1万亿,增长29.7%,商品房销售额7671亿元,增长34.1%,其中个人购置比重高达92.5%;移动电话增长50.1%、微机增长119%。在这些带头产业的拉动下,钢材产量达到2.41亿吨,增长25.3%。集成电路增长54%。其他如建材、机械、化工、有色以及能源等都实现了快速增长。重产业增长快于轻产业,重产业在产业中比重上升到60%以上。这一切标志我国已经进进产业化中期,即重化产业快速增长阶段。重化产业具有附加值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需求潜力大,产业链条长,中间产品比重高,产业带动力强等特点。因此,产业化中期往往是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投资规模扩大,货币需求增加,生产需求旺盛的时期。  3、中国经济更深刻地参与到国际分工之中。随着中国投资软硬环境的改善、产业配套能力和水平的进步、劳动力资源上风进一步发挥、潜伏市场进一步显现,使跨国公司生产、研发在全球的布局向有利于我国的方面调整。跨国公司向我国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规模扩大、产业层次进步。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对外依存度达到60%,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世界制造工厂之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积聚区。在利用国外资源方面,往年,我国进口石油9112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34%;进口铁矿石1.4亿吨,占国内用量的50%。在前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00亿美元后,往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35亿美元。  4、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民营企业个体实力增强,已有能力进军一些重要行业,如钢铁、汽车、装备制造和一些关键领域,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往年集体和个体的投资增长22.9%,比上年加快了6.3百分点;进出口增长83.1%。  5、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化进程加快,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到1978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降低到28.1%,但农村人口却占82.1%,1978年至2000年城市化水平由17.9%上升至39.1%,大约均匀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就是这样,仍比世界均匀水平低10个百分点,比同等发达国家相差约20个百分点。产业化引发农业人口转移既符合发展规律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气力。现在活动打工的近亿人农民中一部分就是城市化的后备军。产业化加快城市化也会加速。在我国,城市化每进步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1300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居民。相应地将拉动住房、基础设施、医院、学校、公共服务、公用事业等的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责任  1.中国处于一个重要发展期  以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标志,就总体水平而言,我们已经越过了解决温饱的发展阶段,逐步进进了以进步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新的发展时期。按世界银行的分类,我们走出了低收进国家行列。从国际经验看,向中等收进国家迈进对各个国家都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这期间,消费结构升级,产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上升,人口大量转移,国土面貌日新月异,社会财富迅速增加。这是一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具有持续的、巨大的增长潜力的时期。我们所处的这一时期又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全球化及国际产业结构转移相偶合,形成了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这就是中心所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一方面这个时期为经济、社会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使各种矛盾不断暴露;三是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就是说这一时期即布满机会,也布满矛盾。党和政府以怎样的理念、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来驾驭这一至关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期,对国家的发展历程具有关键意义。  2、发展的不均衡性到了相当的程度。  目前,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收进分配的不均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人与资源环境的不均衡已经到相当的程度。其中贫富差距是不均衡中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是沿海与内陆日益扩大的收进差距,还是农民与其他人口收进日渐拉大的差距,都是必须关注的首要题目。  假如城乡统算,中国的基尼系数,可能已经超过了0.4,城乡居民收进实际差距已经达到5:1-6:1,这说明在某些方面社会的不均衡已经到了可承受的边沿,成为了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假如继续这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即便国内生产总值提得再高,社会也不一定稳定,百姓也不一定能享受幸福,甚至还会遭受自然气力的报复,终极使发展中断。   经济增长要使每个人受益,重点是改善贫困人口的状况。在我们进进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的时候,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诸多矛盾的基本途径,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是通过发展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的基本保障。  3、更新发展理念,实现科学发展。  在为温饱和生存而奋斗的时候夸大全面、协调发展是没有太多意义的;但在今天,再不讲究科学发展,进步人民大众生活质量的目标就不能实现。消极地说,传统的、不惜代价解决温饱的发展模式,在使全国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制造了经济社会越来越多的不均衡,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高增长、低效率的运行模式,使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严重,难以持续发展。积极的讲,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人们的需求升级了。发展初期那种不顾一切、"有水快流"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要求。今天有必要、也有条件提出实现以人为本,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引进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尽不只是经济的范畴,更不能以GDP取代一切。惠及人民大众的发展,必须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依法治国、机会同等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真正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需要。实际上,我们已着手解决的三农题目,西部大开发、老产业基地振兴、退耕还林、再就业工程、科教兴国、公共卫生体制建设等题目,以及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建想法制国家等,都体现了政府不仅关注GDP增长,而且更加关注经济与社会、人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把这种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上升为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以此同一政府、企业和大众的思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有利于克服急功近利、顾此失彼,可以使我们更加自觉地推进科学的发展。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现在,传统的不惜代价的那种高投进、高消耗、高污染、不协调、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无以为继。要真正转向低投进、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是极大的挑战,这里有熟悉题目,有体制题目,也有技术能力题目。科学的发展假如不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没有什么气力能抵御传统发展模式的惯性。   结构调整是实现均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均衡发展能起到能动作用。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要提倡公道消费,利用各种市场工具抑制过度消费和资源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  5、资源与环境的挑战。  中国进进了产业化中期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的经历看,这是消耗资源最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时期。其中能源的结构、消耗量又是最重要的因素。  资源环境是十三亿人实现产业化、现代化的巨大制约因素。过往约占世界人口15%的少数国家,以当期世界资源消耗量的50-60%为代价,实现了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中国有十三亿人口,超过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以长期占用全球当期资源消耗量的尽大部分为条件,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会碰到很大的困难。我们只能寻求消耗较少资源、以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代价实现产业化、现代化和使人民大众获得较高生活质量的道路。为此,我们必须在技术创新和体制创的基础上,努力吸收各国科技成果和成功经验,在节约资源、寻求替换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6、进步经济增长质量。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但GDP并不即是财富。财富是存量的概念,代表现在和将来的福利。在过度追求速度的意识驱动下,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国有企业粗放的发展模式,使中国过往发展中所创造的财富,远不如GDP增长的那么多;假如把资源浪费和土地、大气、自然遭到破坏的本钱计算在内,中国所创造的财富要大打折扣。这一方面使人民可分享的蛋糕比预计的减少了很多,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的资金来源过多的依靠于银行贷款,增长质量不高的风险很大部分转移到了银行,使银行积累了系统性风险,大大消耗了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能力,成为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7、关注社会进步。  有专家提醒,目前中国正处于公共卫生威胁的最前线。向每个公民提供良好和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我们应对其他国家的医疗卫生制度进行研究,以避免犯下其他国家犯过的代价昂贵的错误。公共卫生只是发展的社会范畴的一个侧面。以人为本的发展,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进步的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要求的发展。发展有财富积累题目,还有财富分配题目。分配的状况又会反作用于财富积累和社会稳定。使人民大众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条件是增加就业。均衡发展还要给居民受教育的机会、实现社会公正,安全、机会同等和社会保障等。  8、深化政府改革。  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长期效益和环境效益,完全靠市场和市场主体的自发气力是很难做到的。实现科学的发展,涉及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产业化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进步对外开放水平、强化法制保障等。走科学发展道路的主导气力是政府,但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和作用的方式必须改变。就是说,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要均衡,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也要均衡。尽管市场经济成功的根基是市场,但政府在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中仍负有特殊责任,发挥关键作用,特别在体制转轨时期更加明显。要转变政府职能,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着力培育和建立有效率的市场。要加快政企分开,进一步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政府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更多的精力关注经济社会和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发挥市场和市场主体不可替换的作用。  9、企业责任。  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必须承担企业公民的责任。企业在创造经济增长的同时,往往也是直接和间接浪费资源、损害环境的责任人。往年中国GDP达到了1.4万亿美元,约占世界GDP总量的4%。但我们却消耗世界石油的7.4%、钢材的27%、水泥的40%、氧化铝的25%。创造单位GDP中国消耗的资源比世界均匀水平高出几倍。如钢材消耗是5.6倍,铜4.8倍,铝4.9倍。往年中国二氧化硫排放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与此相对应,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增长半数以上来自科技创新,而我们所占的比例却相对较小。沿着如此轨迹,大量消耗资源、损害环境的外延式粗放型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委曲走下往也会受到自然气力的报复,不可能造福于大众。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气力是政府;但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主体则是企业。好的"企业公民"应抛弃那种惟利是图、急功近利的恶习,应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为社会做出贡献。企业把目标集中于投资回报是一大进步,但决不应忘却自己的社会责任。实际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进步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产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绿色产品、推进绿色生产、建设节约型社会等,原则上讲都是必须靠企业来实现。
    上一篇: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文化与职工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