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2)
2017-07-27 01:07
导读:二、企业国际化能力形成与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实在是跨越国界追求能力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以知识的持续寻求、
二、企业国际化能力形成与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实在是跨越国界追求能力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以知识的持续寻求、积累和根据知识存量进行利用、反馈,进行调整为核心的动态的、***过程。具体来看,企业国际化发展与企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见图1)。
企业能力既可以是企业国际化发生的条件,也是企业国际化的诱因;企业能力既是企业国际化的推力,又是企业国际化的拉力。而作为组织学习的两个方面,“知识利用”与“知识寻求”与企业竞争能力互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知识利用”推动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的形成及进步,企业能力的进步又促进了企业进行“知识利用”。
从更深层次来看,从KBV理论对于跨国企业竞争上风形成的解释可以看出,KBV理论在解释企业国际化经营时也隐含着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因此,与市场逻辑不同,组织逻辑暗示具有市场不具备的能力:一方面是利用知识的能力,另外一方面是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是“知识寻求”、“知识利用”跨越国界的过程,这说明了企业具有“知识寻求”、“知识利用”国际化战略动机。这一观点比现有理论更体现了因果的同一,既补充了知识转移情形下只考虑交易本钱的缺陷,又支持了企业组织惯例及文化差异的观点,符合KBV分析企业的组织逻辑。
三、转轨经济下的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战略动机分析
1、知识能力不完整性决定了具备较强“知识寻求”国际化战略动机
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知识能力及治理经验相对发达国家较弱;在转轨经济下,中国企业国际化知识能力是不完整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需要通过向发达国家企业学习来获得先进的知识及技术,进步企业竞争上风。中国知识密集型企业国际化“知识寻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寻求东道国市场知识、寻求国际化经营治理知识、寻求技术。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转轨经济特征决定了具有强的“知识利用”国际化战略动机
第一,在计划经济下,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及自主开发,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部分企业具备了剩余能力,企业需要将这些剩余能力进行扩张,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时,由于中国处于转轨经济中,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本钱较高,通过内部化进行交易本钱较低。在这两个条件下,企业国际化扩张的动机就相对较强。第二,企业普遍缺乏一些发挥知识上风的非知识性资源。除知识性资源外,转轨经济中的中国企业普遍缺乏一些资源,如财务资源等。为了使企业更快进步竞争能力,企业在寻求知识性资源的同时,也要寻求这些非知识性资源,将这些资源与本身具备的知识上风结合一起,更好地进行“知识利用”。第三,投资约束机制“软化”使国有企业具备“知识利用”国际化动机。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基本上是一种层层委托的代理关系,由于委托层次过多,企业的经营者没有最大化所有者权益的激励。当企业的经营者对其投资决策行为不负任何责任或者只承担很小一部分责任时,企业的投资约束软化了。在转轨过程中,由于人们还不太习惯通过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来加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约束,民营企业家以“拍脑袋”进行决策的方式仍然常见,也出现投资约束软化的特征。而投资约束软化的一个最常见后果是产业的“过度进进”行为(郭昕炜、徐康宁,2001),这就必然造成行业竞争程度加剧。激烈竞争导致的微薄利润使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寻求国际化发展,以增加新的利润来源。第四,知识密集型企业快速国际化的特征使得其有可能与传统企业不一样,可以跨越一些阶段,甚至不经过国内发展的阶段就直接进进国外市场,有可能表现出强烈的“知识利用”国际化动机。“知识利用”国际化本质上是获取互补性资源的战略,以弥补其本身资源能力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