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与决策过程中的生态理性与社会理性(2)
2017-08-04 04:49
导读:Simon首先对完全理性的研究范式提出质疑。Simon 放松 了完全理性的假设,以为:第一,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在决策时并不是事先存在的,是通过决策者搜寻
Simon首先对完全理性的研究范式提出质疑。Simon
放松了完全理性的假设,以为:第一,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在决策时并不是事先存在的,是通过决策者搜寻得到的,而搜寻行动方案空间是个费时费力的过程,可供选择的行动空间事先不能提前确定,搜寻的本钱也就很难事先估算,本钱—收益分析在搜寻行动方案的过程中并不适用,所以搜寻过程不是完全理性,而是一个直觉性的过程;第二,各行动方案产生的各种结果的概率分布是未知的,相反,决策者要在未知概率的情况下应对各种不确定事件;第三,人们在做决策时,追求的是“满足”而非最优。满足是指,选择一个最能满足个体需要的行动方案,即使这一方案不是最理想或最优化的。这三个假设的结合被Simon称为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Simon以为,决策者自身认知能力有限与任务环境结构的约束,使得决策只能达到满足而不能达到最优。
Simon的有限理性研究的决策过程是在有约束条件下的解决题目的过程。Simon(1990)以为有限理性是由两个约束导致的:任务环境的结构与决策者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判定与决策过程中的偏误到底多大程度是由决策者自身认知能力的约束所导致,多大程度是由任务环境的约束所导致?固然研究人自身认知约束的成果很多,但外部环境的约束无论在经济学还是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都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固然传统经济学理性人的假定受到了基于心理学的行为经济学的挑战,但行为决策模型只是研究了熟悉约束条件下各种判定与决策偏误,却忽略了判定与决策过程中环境与社会约束。
三、 判定与决策过程中的生态理性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人类是复杂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必然受到生态环境的约束,其活动必然受限于生态边界,其判定与决策过程也必然受到生态环境的约束。因此,不存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的尽对理性。那种规范性的、标准化的判定与决策理论对人类适应现实环境来说是毫无价值的。只有与生态环境的要求结合起来的理性,才是真正的理性。这种与环境要求相结合的理性被适应性行为与认知中心(简称ABC研究中心)称为生态理性(Ecological Rationality)。生态理性夸大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夸大人适应环境的重要性。决策的生态理性程度与决策结果反映了当时的环境结构、与当时的环境吻合的程度正相关。具有生态理性的判定与决策过程是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信息结构的过程,也是从适应环境过程中获得的识别环境信息结构的功能作用的过程。生态理性观并不关注抽象的决策理性,而是关心具体的判定与决策能否与特定的环境结构相拟合,注重的是决策过程的“生态公道性”而不是“抽象公道性”。与理性标准相比,生态理性是一种很低的标准,但对于人类的大多数熟悉实践来,生态理性已经足够。
与完全理性相比,生态理性固然是一种程度较低的理性,但人类的时间、经验、精力、能力等很有限,而且人类又面临着复杂的环境,所以在判定与决策时应以生态理性作为评判标准,即以具体情境下决策的结果与环境信息结构的适配性或对应性作为决策公道性的标准。与理性模型相比,生态理性模型充分考虑了人类利用环境信息以优化决策的聪明。环境中的信息结构固然限制了完全理性的决策,但也使得简单而快捷的决策成为可能。ABC研究中心称这种决策方式为“快速节俭启发式”(Fast and Frugal Heuristics)。这种简单直觉(Simple Heuristics)式的决策正是利用了环境中的信息结构。环境中不同的信息结构会带给判定与决策不同的启发式直觉,这些快速节俭的启发也使得决策结果具有生态理性。也就是说,当一种启发式直觉对应于环境结构时,当一种具体的启发式策略与特定环境的信息结构相匹配的时候,决策者的判定与决策从
生态学的角度看是公道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四、 判定与决策过程中的社会理性
决策者不仅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而且还是社会人。作为社会人,决策者的信念与偏好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会受到社会中各种关系的影响。决策者总是处在关系复杂的社会中,决策个体之间通过支属关系、伦理道德、友情及其它的社会关系相互影响。一方面,各种社会关系会限制决策者做出完全理性的判定与决策;另一方面,当面临外部不确定性与决策者的内在能力限制时,社会关系也会帮助决策者做出令人满足的判定与决策。社会理性模型正是体现了各种社会关系对判定与决策的双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