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国企改制中的“家族化”现象(2)
2017-08-07 01:09
导读:防范国有企业改制中家族化现象的对策 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家族化”现象无疑带来了国有资产及其效益的损失,对经济运行、市场经济道德构建等
防范国有企业改制中家族化现象的对策
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家族化”现象无疑带来了国有资产及其效益的损失,对经济运行、市场经济道德构建等的负面影响是不问可知的。因此,应该对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家族化”趋势保持高度警惕,并且采取一定措施果断杜尽这种情况发生。要解决国有企业“家族化”现象,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引进竞争机制,完善改制模式
在改制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股份可以出售给一般国民、民营企业、外国企业与外国投资者。出售股份时既要考虑财务上的利益,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是否会造成外国资本及个别私人资本对行业的垄断或控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应该保证国有企业改制在公然、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开展。对于即将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应该将改制的信息向市场公布, 通过引进市场上改制参与者,引进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监视作用,通过利益相关的竞争者的监视作用,防止企业高层治理者滥用权力和暗箱操纵。
(二)规范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公道构建监视机制
国企改制过程中,在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还要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企业内外监视机制,促使治理者的责、权、利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能够对等。通过规范企业治理结构,使把握权力的治理者在衡量利的得失之时有权可用,但必须担负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从制度上制约国有企业“ 家族化”趋势。
(三)引进现代治理理念,建立长期人力资源战略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的特殊性,短时间内使企业内的血缘姻亲网络彻底改变是不现实的。但是通过引进现代治理理念,科学公道的招聘和甄选员工、对员工进行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和激励,设计符合企业和员工长期发展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使员工职务提升和提拔有章可循,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举贤不避亲”。长期的人力资源战略不仅使企业的权力机构趋于公道,而且还会通过改善组织结构和创新治理模式全面改善企业治理水平、进步生产率,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改制真正起到促进企业长期发展、有利经济秩序良好运行的作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四)完善法律法规,构建诚信文化
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没有先例可循的。在改制过程中,新题目新情况不断涌现,与此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也处于不断完善健全之中。在此过程中,企业和社会的诚信文化构建十分重要。企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既是市场经济诚信文化的缔造者,也是诚信文化的实施者和受益者,更是***社会重要的一分子。因此,尽快完善与我国国情相符的有关法律法规,对于树立诚信意识和诚信文化、构建***社会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健康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要求。
参考文献:
1.曹小明.国企家族化现象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J].湖南经济治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2.刘平青.国有企业“准家族化”的生发逻辑[J].河北学刊,2004
3.黄庭满.警惕国企家族化[N].国际金融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