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形成机理研究(2)
2017-08-07 06:37
导读:(三)区域性资源的集中所产生的知识外溢机制 现代物流业是在产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治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是信息
(三)区域性资源的集中所产生的知识外溢机制
现代物流业是在产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治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是信息和知识技术含量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物流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和交通关键,并且与政府积极扶持建设的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团体相互依托,形成现代物流业在空间的集聚。物流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治理创新。另外,由于空间接近,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特别是对于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知识,很轻易外溢到区内的其他企业。同时,物流市场规模的壮大,服务功能的完善,集散能力的增强,辐射范围的拓展,集群所构筑起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更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加强现代物流业产业集聚的良性发展。
(四)各级政府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机制
现代物流是一项规模投进大,回报慢,本身效益低但综合效益高的产业。因此,世界各国发展物流业的时候,政府均处于一种至关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在初期阶段,政府在信贷、地价、税收及海关等方面采用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从宏观政策上不断给予支持,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和集聚。
假如物流单独发展不成体系或物流组织布局分散、规模小,要想全面发展物流业和进步其作业效率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在制定物流发展战略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建立物流集群和网络的题目。具体而言就是政府要调动物流业的各种积极因素,促进企业间的横向联合,使物流形成体系。目前,我国政府对物流的整体规划已经基本成型。除全国性整体规划之外,很多地方政府结合地区的产业特点和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划,政府为物流业的集群发展提供了资金、区位和政策的支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现代物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分析
现代物流的功能包括信息交易、治理服务、运输、仓储、配送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功能。现代物流不是这些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些功能的集聚和整合。现代物流业的集聚包括:一是物流供给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的集聚;二是物流的工具和设施资源的集聚;三是货物资源的集聚;四是治理服务资源的积聚。而这些集聚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态势:内生型集群和外生型集群。
(一)内生型物流集群模式
内生型产业集群一般都是自发形成的,要经历诞生、雏形、成长、成熟、衰退、消亡六个阶段。 当某地因某种原因出现了一个关键性企业,该企业因某种原因而衍生出生产相同或相关产品的企业,或因被模仿而引发新创企业的产生,或因产业联系而吸引了供给商向该地集聚,一旦同类或类似或相关的几家企业达到了最初的关键多数时,意味着形成了某产业集群的雏形。产业集群的雏形一经形成,产业集群的效应开始产生并不断扩大,产业集群进进了内部自强化的良性循环过程,即产业集群效应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与单位向该集群聚集,而新增的企业与单位又增大了集群效应。
内生型物流业集群,如交通关键、港口的物流产业集群,一般由一个或几个大型物流企业主导,并通过该主导企业的衍生、裂变、创新和被模仿,以及配套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的。对于内生型的物流产业集群,其发展的关键是进步主导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通过网络关系带动配套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促进物流业集群的升级。政府要充分保护符合市场化发展趋势的内生性现代物流业集群,并结合区位上风,发挥政府的规划与引导作用,并加大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完善集群内部的竞合机制,特别要加强产学研同盟,促进集群内技术创新的区域品牌上风的形成。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外生型物流集群模式
外生性物流业集群,主要是指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它们是在政府主导下由特定环境再造和制度安排形成的,它具有出发点高、成长性快、规模上风明显等特点,但这种产业集群的配套条件要求高、对外部经济的依靠性强,特别是由于带有外来资本移植特点。外生型物流集群模式是在政府和国外跨国企业的作用下,促进本地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