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3)
2017-08-10 03:01
导读:第一,转变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战略,立足于信息化,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来思考企业的发展,捕捉稍纵即逝的贸易机会,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第二
第一,转变企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战略,立足于信息化,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来思考企业的发展,捕捉稍纵即逝的贸易机会,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第二,创新治理机制,精简多余的机构,回并职能相似或重叠的机构,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使之形成一个团结有力、积极向上的团队,以进步企业的生产治理效率,确保企业目标顺利按时地完成。同时,治理层还要转换企业治理者的角色,将原先的指挥者角色转换到教练员、协调员或服务员的角色上来,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建立企业的独特的企业文化,进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努力打造信息化企业,进步企业对市场的敏感性。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企业治理信息化。就是用信息技术将治理过程中各种资源有效集成,实现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无缝连接,如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客户关系治理(CRM)、供给链治理(SCM)、电子商务(EB)等;生产决策智能化。就是将生产和治理环节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汇总,利用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人工智能、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等工具,快速地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产生出对企业生产决策有用的信息,来辅助企业制定生产计划、改进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改善产品性能、制定营销计划、进步产品服务等。
第四,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步员工队伍素质,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的竞争。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把员工作为生产力要素,更要把满足广大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作为生产、治理的重要目的;不仅把员工作为劳动者,更要把员工作为利益的相关者;不仅把员工作为生产的主力军,更要把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员工的潜能,发挥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四、总结
信息化使限制企业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地域的概念消失,“技术共享、经济一体”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无论经济体制、文化背景不同的任何国家的企业,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超越国家与地区的地理限制,进进国际市场。企业经营面对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也不再有明显的区别。信息化对企业的经营环境的影响是广泛的。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条件。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可控因素灵活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蒋景楠,朱姝,郑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与变化[EB/OL].http://www.manaren.com/data/1090841813/,2007-03-03.
2、袁月.企业信息化将推动企业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的变革[EB/OL].http://www.amteam.org/print.aspx?id=459020,2003-1-15.
3、冯英健.中国网络营销服务市场研究报告[EB/OL].畅享网,2003-09-08.
4、黄良红.议企业信息化建设[J].晋图学刊,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