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电子生产企业绿色治理题目研究
2017-08-11 03:03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中小电子生产企业绿色治理题目研究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摘要:中小企业环
内容摘要:中小企业环境绩效水平低下,产生的污染题目日益严重,但中小企业的环境治理题目未受到应有重视。由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资源限制,现有为大型企业而设计的绿色治理战略对中小企业并不适用。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电子生产企业绿色治理面临的题目,对进步我国中小企业环境治理水平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生态环境 绿色治理
近几年,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这表明环境危机越来越严重地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企业层面环境治理水平的进步作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各国的环境制度中均有所体现。然而现有绿色治理理论和实践基本以西方产业化国家大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而对中小企业的环境治理题目一直不被重视;考虑到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其对环境的总体影响不容忽视。
化工和资源型产业在传统意义上被视为生态敏感行业而备受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与之相比电子产业对生态影响较小。但电子电器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排放产生的环境负面影响正逐渐受到各国重视,欧盟已经实施专门针对电子电器产品的RoHS 和WEEE “双环保”指令,含有害物质的电子产品和设备将不能进口欧盟,并禁止在市场上出售,违例者须负法律责任。而将于2007年8月正式实施的《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EUP) 作为新的技术壁垒,将对产品的设计、生产、维护到终极淘汰、回收和处理的所有阶段都提出环保要求。我国环保监管部分为回应国际环境标准,也陆续发布了《电子产品污染控制治理办法》等法规。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型电子生产企业以跨国公司的供给商或直接出口的方式加进全球价值链,不得不面对海外市场的环境标准,这对我国中小型电子产成品和零部件生产企业提出了新的环保要求。中小企业如何面对这一挑战,构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性环境战略,是目前科学发展观下中小电子企业亟需解决的题目。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电子生产企业绿色治理题目,对进步我国中小企业环境治理水平提出相应对策。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中小企业绿色治理的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50%。但很多中小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在生产增长的同时给生态带来破坏。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调查,目前我国有中小企业2900多万家,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9%,其中80%以上的产业生产存在污染题目,占我国污染源的60%。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所做的对中国污染负荷的估算也表明,40%至50%的污染负荷来自国内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成为中国环境污染的主导因素;其对生态环境总体负面影响非常可观。资源限制、环境规制和生态意识的缺乏是导致中小企业环境绩效水平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首先,主动性环境行为的实施需要与之匹配的资源和能力支持,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其他经营战略。固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施“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政策,但中小企业往往难以筹集污染治理所需资金。已有研究表明环境治理体系除了环境设施硬件上的投进,更重要的是后续环境治理中技术和治理职员的支持,人力资源的治理技能缺乏往往是比资金更重要的、影响中小企业环境治理的因素。
其次,环境监管部分对大型企业的强制性监管多于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因更关注企业形象而对环境正当性的顾虑多于中小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压力感知更多。固然有学者提出在政府环境规制失效时市场是企业环境行为主要的驱动力,但在发展中国家“命令-控制”管制模式仍然起关键性作用;在中国全国性的环保项目只有依靠行政命令的方式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当地方政府将经济利益高于环境保护时,政府同一环境规制的有效性就会被削弱。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最后,生态意识缺失是中小企业环境治理的主要内部障碍。由于治理职员通常把绿色治理投资视为不能创造利润的额外本钱,因此在面临多重压力时,治理职员会优先考虑本钱收益,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会成为制定战略的决定性因素;即使是西方产业化国家的中小企业也普遍以为遵守环境管制或实施高于环境标准的自愿性环境行为并不能产生竞争上风,只会给企业竞争地位带来不利影响。对拉美国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显示,治理职员不能充分熟悉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为履行环境责任会产生本钱支出而不能获得充分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