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企业全面预算治理的几点熟悉(2)
2017-08-11 05:53
导读:(1)避免信息不对称。治理层,应客观、公道确定预算的定位,调整对基层单位业绩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正确引导基层经营目标,尽可能弱化虚夸或瞒报之风。
(1)避免信息不对称。治理层,应客观、公道确定预算的定位,调整对基层单位业绩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正确引导基层经营目标,尽可能弱化虚夸或瞒报之风。其次是一般企业采用的递增、递减预算模式与零基预算模式,应根据治理的需要作一些适当的交叉运用,以便把握基层实际情况。
(2)明确预算编制程序。企业预算的编制应在预算委员会的同一领导下,建立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工作程序,经过集体讨论,形成贴近实际、贴近生产、贴近经营目标的预算。
3.过程控制,注重预算的执行分析和改善
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坚持定期的分析制度,利用财务治理所反馈的各种信息,紧密围绕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展开,对资金的投进、支出、占用、耗费等环节进行日常的核算和审核,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与目标之间的偏差,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编差,使预算治理活动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一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治理活动的流程进行监视,二是对企业财务治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调节,三是建立严密的内部监视控制制度,强化监视约束机制,堵塞预算执行中出现的漏洞,保证预算执行的刚性。四是假如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预算出现较大偏差,原有预算不再适宜时,要对原有预算进行调整、修改。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检查、考核,以推动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4.预算的执行与激励
预算一经批准,就应该形成企业一项制度,各单位根据编制原则和预算委员会下达的年度预算,细化预算目标,在内部进一步分解指标,划小责任单位,落实责任制,以保证预算指标控制在预算之内。用度预算建议采用期看预算。即治理用度预算的制定和审批,在有利于企业治理战略治理活动的条件下,分项制定和审查其用度预算的公道性,同时要考虑执行单位或部分实际承受能力,并要留有激励的余地,以便执行单位能够通过努力完成并获得适当的奖励。但进行预算考核时,要关注治理活动完成的质量,避免有些治理部分为了节约用度,得到相应的奖励,削减了一些必要的活动。从而产生偏离实施治理用度预算控制的目的。
5.处理好预算、会计核算和业绩考核三者之间的关系
预算、会计核算和业绩考核三位一体是全面预算治理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预算的编制,应该与会计核算的体系相一致,采取相同的分配基础和方法。考核指标的设计除了遵循可控原则来考虑责任单位的控制力外,还应该留意整体利益与个别利益的兼顾、财务指标与业务指标的兼顾。
总之,从企业整体的预算治理组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过程几个主要方面进手,就可以达到以一种完善的组织机构、公道的预算编制过程、严格的预算执行过程为保障的全面预算治理体系,从而达到使全面预算治理真正成为实施企业战略与进步经营绩效的工具,进步企业治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