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薪酬若干题目探讨(4)
2017-08-11 06:18
导读:3.弘扬主动创新的治理思维。较之货币性薪酬,非货币性薪酬更具弹性,更具针对性,更无章可循,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实施非货币性薪酬的条件,此组织
3.弘扬主动创新的治理思维。较之货币性薪酬,非货币性薪酬更具弹性,更具针对性,更无章可循,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实施非货币性薪酬的条件,此组织见效的非货币性薪酬,运用到彼组织也许就失效了。所有这些要求治理者能够结合自己组织的具体实际,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出更好更有针对性的非货币性薪酬措施,凝聚人心,进步效率。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J·伯格曼,维达·古尔比纳斯·斯卡佩罗,著.何蓉,柳莉,陆文学,龙先东,李宏伟,等译.何蓉,译校.薪酬决策(第4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孙剑平.薪酬治理——经济学与治理学视觉的耦合分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3]李新建.企业薪酬治理概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文跃然.薪酬治理原理[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何燕珍.美国企业薪酬发展的新趋势——整体型薪酬体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1).
[6]郁琴,等.非货币性薪酬提升企业凝聚力[N].中国
劳动保障报,2005-01-19.
[7]郑大奇,王彦芳.薪酬支付的艺术[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8]郑炜.企业非货币薪酬探析[J].天津市财贸治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9]黄顺春.企业员工的个性差异与金钱激励[J].经济与治理,2003,(4).
[10]黄顺春.企业金钱激励的困难及其化解[J].企业经济,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