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及我国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2)
2017-08-13 06:39
导读:(4)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上风。我国国内高级人才与国外存在极大的薪酬差距,相对于跨国公司母国的员工来讲,中国科研人才的劳动力价格十分
(4)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上风。我国国内高级人才与国外存在极大的薪酬差距,相对于跨国公司母国的员工来讲,中国科研人才的劳动力价格十分低廉。根据IDC报告,美国软件人才的使用本钱是中国的9倍,印度软件人才的使用本钱是中国的2倍。除此以外,我国的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进步,据IMD199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在所调查的46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与技术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第20位,基础对长期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支持程度排第12位,这表明我国技术水平在世界科学领域具有一定的上风。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上风,节省生产和研发本钱。
2 面对跨国并购,我国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我国企业的上风
(1)要素上风。我国企业固然资金缺乏,技术上也落后于跨国公司,但有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原材料的采购本钱也比较低,因此,我国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要素的比较上风,降低企业的生产本钱,从而进步企业的竞争力。
(2)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行业上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上风行业和产品。我国纺织、煤炭、建材、有色等行业在世界上具有相对上风,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我国纺织
服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1989~2001年,我国制成品出口增长5.4倍,年均增长16.7%,产业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1989年的71.3%进步到2001年的90.1%。因此,可以利用制造规模和制造能力,以国内市场为依托,通过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参与市场竞争,逐步确立起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
(3)本地市场上风。我国由于是在国内生存和起来的,因此对国内的人文和民族特点、环境、、法规、政策等各方面比外国公司有着更多的了解,而跨国公司则面临本土化的。同时,我国企业已经在国内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生产体系和市场营销,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上风,往和跨国公司抢占市场。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2 我国企业的劣势
(1)产业集中度低,规模不经济。固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主要产业的集中度上升,规模经济状况有所改观,但从总体上说,我国主要产业的企业规模仍然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过低、生产要素配置过于分散、缺乏规模经济。如我国汽车整车厂有120多家,前13家企业的总产量尚不足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1/4,整车厂零部件自制率在50~60%左右(国外汽车厂零部件大都已实行全球采购)。由于规模不经济,使得我国主要产业部分的企业缺乏基本的整合市场能力,导致重复生产、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的状况十分明显,造成资源配置的损失与浪费。
(2)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较低。世界各大跨国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这种核心技术和产品具有不可模仿性而成为跨国公司在竞争中不断扩张的核心竞争能力。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差距很大。发达国家引进与消化吸收的经费投进一般为1:3,我国仅为1:0.06,这种投进模式一方面导致技术上的落后,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开发与技术进步、品牌创造等非价格竞争能力。
(3)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治理水平低下。作为我国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固然多年改革,有些也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但尚未真正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治理的企业制度,主要着政企不分、产权结构不公道、激励机制不完善、约束机制的弱化等等题目,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与竞争力的进步。
2.3 跨国并购带给我国企业的发展机遇
进进我国实施跨国并购的公司一般在国外经营都比较成功,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与治理方式,可见跨国并购将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资金来源,带来先进的治理方式和治理理念,将会促进企业技术的进步,通过示范效应可以促进国内企业治理人才的培养和治理水平的进步,从而有利于改善我国企业的治理结构,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