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改进

2017-08-13 06:38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改进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经济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科学交流迅速、信息活动日益全球化的世纪。这种时代背景下,为建设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我国引进和鉴戒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成果,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却不可以完全照抄照搬。我们应该从鉴戒中求创新,积极地开展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视机制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系统,侧重从会计审计角度研究内部控制,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内部控制属于低级的、粗放式的,并且尚未提出权威性很高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公道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导致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差、会计造假行为严重、财务报告不真实,内部控制信息不一定是投资者或治理者需要的信息,而且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致使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控制环境是指对企业控制的建立以及实施有重大影响的一系列因素的总称,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目前的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着很多局限,阻碍着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主要反映单位治理者及其员工对控制的态度、熟悉和行动上。
  1.企业员工以及治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熟悉不足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很多领导者仍按老观念和过往的思维方式经营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熟悉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以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视,有人把内部控制仅仅当作各种文件和制度,形同虚设,或把内部本钱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控制。在企业内部只具有某些基本的内部控制操纵,但是疏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这反映出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尚未熟悉到内控对于企业经营的重大意义,难以接受和适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起来的以风险治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机制。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国有企业组织结构不公道,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
  国有企业经营的是国有资产,其资产经营权由政府授予,有些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模式,即政企合一。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楚,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业内部产权代表缺位的现象严重,高管职员的行为无人监管。在我国有些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自由”区域,这可以从一些事务处理的“踢皮球”现象上看出。多数的国有企业领导人还不能担负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来,一旦出了题目仍由国家来承担损失。厂长经理负责制未真正落实,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董事会形如虚设,治理当局权力过大,两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因缺乏约束而转化为“合谋关系”,这样经营者就不会重视内控的建设,反过来又加重了企业制度的不健全,形成恶性循环。
  (二)风险治理以及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题目
  1.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治理机制
  我国国有企业普遍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治理机制,有些企业固然也想防范风险,由于国内风险治理水平及风险治理职员素质偏低,特别是有些风险治理职员,不具备正确应用职业判定的能力,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参与企业经营治理能力,缺乏实践能力,有的企业内控制度固然建立,但并未有效执行。“审计风暴”表露的一系列严重侵吞国有资产的重大恶性案件,以及中航油巨额亏损等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事件均表明,我国国有资产的治理存在严重题目,风险治理机制缺位。要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应强化企业风险治理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2.在控制活动方面职务分离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控制活动是帮助治理层应对风险得到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在我国国有企业控制活动中,发生较多的是没有把不同职员的职责予以分开或隔离,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如会计职员兼做财务,这样既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又导致财务治理乏力,违反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尤其是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要由不同职员负责,相互牵制、监视。假如财务与会计合署办公,极易导致会计职员以及领导职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截留各种现金收进,轻易产生个人舞弊,而且极易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违反了“真实公允”的原则,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以及外部形象。
上一篇:跨国公司产权制度、委托代理与公司治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