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2)
2017-08-15 01:08
导读:企业经理实施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经营治理理念的内部治理组织机构,建立风险控制系统,查堵漏洞、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
企业经理实施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经营治理理念的内部治理组织机构,建立风险控制系统,查堵漏洞、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确保企业经营治理目标的实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各项制度的贯彻。
监事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对企业经营治理决策、日常经营活动和财务工作进行监视,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股东大会目标的实现;企业会计职员及会计机构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规范财务活动,有效地履行会计监视职能,对财务负责人负责。
上述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实施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完全一致,这只不过是内容上和要求上有别,在目标完全一致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相信这只是时间上的题目了。
三、构建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内部控制制度从必然走向自由
人们对内部控制都还存在一些错误的或不全面的熟悉不利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也会阻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的表现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过份夸大内部控制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目标,忽视内部控制的经营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经营目标、财务目标、遵循性目标等方面,有效的内部控制,应能公道地保证董事会及治理阶层了解该公司实现经营目标的程度,对外公然的财务报告可靠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内部控制的目标有兴利与防弊两个方面,兴利是最主要的。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固然是内部控制最本质的作用,但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不是内部控制的最重要目标。可见,将内部控制的目标仅仅定位在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上,不仅不利于发挥其改善经营治理的作用,而且会使企业领导及员工产生抵触情绪。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以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可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的和内部治理控制。前者的目的是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后者的目的是进步经营效率,促使有关职员遵守既定的治理方针。将内部控制等同于内部会计控制是不全面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涉及会计,它贯串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治理全过程,企业应当针对采购、生产经营、销售、财务治理、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全面地制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范围已经包含内部会计控制。
3.以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发展形式,如RH蒙哥马利在《审计——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人不能完全支配账户,另一个人也不能独立地加以控制的制度,即某位职员的业务与另一位职员的业务必须是相互弥补、相互牵制的关系。内部牵制也是现代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和原则,是组织机构控制、职务分离控制的基础。但是,现代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内部牵制,还包括预算控制、资产保护控制、职员素质控、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而这些都不是内部牵制所能涵盖的。
4.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混同。严格地说,内部
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或称内部监控机机制,是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组成的用来约束经营形为的控制制度。而内部控制制度则是治理当局(董事会及经理阶层)建立的内部治理制度,解决的是治理当局与其下属之间的治理控制关系。
要改变以上失效的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根据我国现有公司治理结构的情况,考虑股东大会一董事会一总经理一部分经理的委托代理链,在每个代理关系中依次设置监事会、财务总监、内部审计三个监视机构,并在监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外部独立审计进行沟通,形成以监事会为中必、三位一体的内部财务监视体系。其中各监视机构的定位及职责如下: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1.监事会。(公司法)已明确规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视机构,处于财务监视体系中最高层次,是整个体系的中心。在实践中,还必须对现有制度的细化与补充,赋予监事会更大的权力,如对董事及高级财务职员的任免权、外聘会计师的权力、设置下委员会的权力等来确保其监视的有效性;并通过明确监事的任职条,公道设计监事的薪金制度,聘请外部监事等强化监事后独立性及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