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路径选择(2)
2017-08-17 02:43
导读:无形的壁垒限制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近年来,来自海外市场的反倾销、过高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以及知识产权诉讼等方面的阻碍加大,已成为中
无形的壁垒限制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近年来,来自海外市场的反倾销、过高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以及知识产权诉讼等方面的阻碍加大,已成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绕不开的壁垒。麦肯锡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海外收购有67%不成功。几乎中国企业的每一次海外并购,都会在东道国遭碰到
政治方面的责难,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就是对
国际政治阻力的估计不足。而且中国事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86起。
国有企业改制不彻底,跨国经营缺乏应有的自主权。改革开放以来,旧体制对大型国有企业的束缚已逐渐减少,但基本格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有企业参与世界市场激烈竞争,尤其是企业功能不完全和行政部分对跨国企业及海外企业的经营活动限制和干预过多,使企业失往必不可少的经营自主权,这是目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出现种种题目的主要症结所在,也是影响今后中国跨国公司功能能否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中国企业频频以“大买家”的身份亮相于国际市场。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中国最大的500家企业中,约有60%在2005年以前就已经有各种形式的海外经营活动。一些国际化程度较高公司,如联想、TCL、华为公司的海外营业额已经超过国内。
目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各方条件尚不完备,选择经营方式切忌盲目,要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状况,采取相应的“走出往”方式和策略。通常应以产品出口为先导,取得经验,了解市场,有了品牌着名度,熟悉经营环境后,再循序渐进,逐步开展合资、合作乃至独资、战略同盟、跨国并购等方式。经营方式的选择,关键要看市场情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品牌先行。实行名牌战略,比较适合在国内市场已经具有了很高的着名度,具有了一定的实力,资金雄厚,有国际经验的企业。可以通过到海外投资建厂,以自己的品牌来扩大产品的海外市场份额,如青岛的海尔团体等。
合资经营。同东道国举办合资合营企业,有利于减少中方资金投进,有利于发挥各自上风,可以利用东道国企业熟悉当地资源、市场条件、政府政策、法律,比较轻易获得当地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持,有利于减少风险。
非股权安排。企业凭借在技术、工艺、产品、劳务各方面的上风,通过特许权协议、
经营合同、
销售合同、提供治理性劳务等参与东道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采取这种方式,往往受到发展中国家欢迎,中国企业可选择适当的非股权安排方式,机动灵活地进进国际市场。
建立独资企业。独资的好处是有经营自主权,可与母公司保持密切联系,有利于控制自己的技术和工艺,能充分发挥母公司的上风,也可以减少或避免因合作经营而产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但它对治理的要求较高,风险较大,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中国企业应慎重采用的一种方式。
实施战略同盟。在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捉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必须走战略同盟的发展道路。 实施战略同盟一般以契约协议的方式实现,常见的类型有研究开发战略同盟、生产制造同盟、联合销售战略同盟、合资企业战略同盟等。战略同盟的好处在于降低本钱、减少竞争、分散风险、适应性强等。战略同盟比***公司的关系要疏松灵活,在联合的多个公司之间进行的交易,既有内部贸易的性质,又有外部贸易的特征,兼内外两家之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收购或吞并国外企业。跟国内企业收购一样,利于自己的资金上风和国外公司发达的营销网络,实行跨国经营,可以将自己的产品尽快地推向国际市场。如浙江的民营企业万向团体,已收购吞并了16个国外企业,并涉足国外金融保险业,其产品万向节已打进欧美和非洲市场。
利用政府外助途径。每年我国政府都要援助一些落后国家,如南美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一些企业可以先通过提供无偿设备,然后逐渐打开该国市场。如深圳华为团体的通讯产品就是通过此途径打进了南非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