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营企业的类型和特点(2)
2017-08-17 03:06
导读:(5)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是群众的创造,也是对以往老集体经济模式的一种否定。股份合作制的特点有二:①它的产权相对清楚,这是相对老集
(5)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是群众的创造,也是对以往老集体经济模式的一种否定。股份合作制的特点有二:①它的产权相对清楚,这是相对老集体企业说的,由于企业内部有了职工的股份;②政企分开了,企业回私人老板或职工治理了,也就是开始变为民营了。而这两个特点,正是我们应当高度评价,充分肯定的地方。
(6)国有民营企业。企业的所有制不变,仍然为国有制,但经营却改变为私人或民间组织经营了。经营的形式为租赁、承包、委托、代理等。这种国有民营形式最早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把国有小企业搞好,后来在其他地方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也采用了。如深圳市国有复兴公司,就是由民营企业家担任总经理来经营的。
下面再看一下我们国家民营企业有哪些特点呢? 2 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1)具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特点。民营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捉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
(2)完全的市场导向。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资本增值、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有将其利润进行再投资以实现进一步资产增值的内在投资欲看。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将资本向市场需要的产品上转移,将资本投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
(3)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的非主流经济,因此无法得到像国企那样的优惠政策扶植,民营企业完全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为与此相适应,在投资、生产、销售、分配等各个方面,民营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在企业用人方面,民营企业对有才能的治理职员和科技人才的重用也一直是其明显有别于某些国有企业的内在上风。
(4)家族式企业、非现代化企业制度。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无法真正形成现代法人企业制度。据调查,70%的民营企业基本上仍采用家族集权式治理模式。企业的产权、治理结构不够公道,制约了竞争力的提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家族式的治理模式,在创业阶段有其特定的上风;但在企业做大、做强、规范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复杂的经营治理和组织结构,家族式治理模式的固有特性,使其在大规模私营企业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我国的民营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受到较大的限制,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进进快速发展时期,并且大部分都采用家族式治理模式。由于家庭企业以血缘为纽带,人合的成分大于资合。外来优秀人才难以打进企业治理核心,因此其人才劣势暴露无遗。另外民营企业规模偏小产权结构不清楚,在完成了创业期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一家规模之后,这种组织形式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的组织结构不稳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变动直接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5)治理不完善。民营企业的治理大多采用了成功企业的模式,在企业制度和文化建设上也以标杆为主,没有能力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治理模式和企业文化。这种通过模仿学习而建立的治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往往有名无实,成为企业日常动作中的摆设。企业要想赢得并持续保有竞争上风地位,就必须拥有独特的运营活动和治理模式。民营企业在治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题目: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治理层次不清;计划性不强;治理方法单调;重市场不重现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