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价值观多元化及其对企业治理的影响(2)
2017-08-18 02:29
导读:价值观多元化对企业治理的影响 (一)对企业治理理念提出挑战 治理者处理员工关系的方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治理理念基础之上的,治理者根据这样的理念来塑
价值观多元化对企业治理的影响
(一)对企业治理理念提出挑战
治理者处理员工关系的方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治理理念基础之上的,治理者根据这样的理念来塑造员工的行为。在短缺经济的条件下,治理职员往往倾向于认同经济人的假设,激励手段以金钱为主,方式比较单一。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经济行为主体活动性的加大,这种治理理念和激励方式给企业治理带来风险。这一题目可以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框架上得到很好的说明。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见图1),人的需要具有多层次性,可以分为较高层次的需要(包括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较低层次的需要(包括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治理者只有首先满足员工低层次的需要,才能让高层次的需要发挥激励的作用。而且,马斯洛的研究进一步得出,一旦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实质的满足后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因此,在经济高速增长和员工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治理职员的治理理念和激励措施必须进行变革,以满足员工的需求。否则要么难以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从而增加治理本钱;要么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带来人事治理方面的风险。
(二)对治理职员识别激励因素提出挑战
在激励员工队伍时,治理者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员工的需要处在哪个层次,了解他们的价值判定和价值取向。然而,员工价值观多元化使得治理职员在进行识别时较困难。因此,治理职员必须进步自己的判定能力,及时、正确地识别员工的需要位于哪个层次及其价值取向;进步对题目回纳的能力,具体、正确地回纳出员工的需要类型;进步分析题目的能力,通过分析正确地把握员工最关注的需要类型。
(三)对企业激励员工的方式提出挑战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治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必须根据员工关注的焦点,选择适当的激励方式。尤其是价值观多元化的员工队伍,他们的需要具有多层次性,这进一步进步了对激励方式多样化的要求。然而,在治理实践中,有些治理者却经常忽视人的需要的层次性,而采取千篇一律的激励措施。然而,有些员工可能是基本的生活需要,有些则可能是追求自我实现,特别是那些具有较高价值的异质性人力资本,他们的需求就不仅仅是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因此,要实现激励方式的多样性,以满足员工的需要。
(四)对治理职员处理协调员工关系提出挑战
现代企业员工价值观多元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他们在世界观、薪酬观、事业观、人际关系能力、生活习惯、对未来的预期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员工队伍价值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造成了员工之间的冲突。冲突分为两类:认知冲突和情感冲突。认知冲突是任务导向的,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务,是由于员工对任务目标的完成方法的熟悉不一致而产生的;而情感冲突是个体导向、非建设性的,关注的焦点是成员之间情感上的对立和由此产生的争论。认知冲突有利于企业的信息共享,因而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情感冲突带来的更多是负面影响,增加成员之间的抵触与不满,降低组织的凝聚力,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行效率。很显然,这种冲突给企业治理职员怎样正确处理协调员工关系,怎样鼓励员工队伍的创造力,怎样创建快乐、融洽的团队氛围,怎样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何明茂.当前我国价值观多样性与同一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2.强以华.价值观多元化刍议[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7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郑丽云,吕兆丰.从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谈对学校行政治理职员的激励[J].医学教育,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