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价值观多元化及其对企业治理的影响
2017-08-18 02:29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谈价值观多元化及其对企业治理的影响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利益格式的调整、价值主体的多元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利益格式的调整、价值主体的多元化、价值选择的多样化以及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本文在界定价值观多元化的基础上,分析了价值观多元化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其对企业治理的影响。
关键词:价值观多元化 企业治理
价值观多元化的界定
价值观是人们对四周环境和事物的一种评价或态度,是人们在一定环境中的动机、目的、需要和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它渗透于社会的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体现于人们的言行之中,是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和回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同时也促进了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对于价值观多元化,学者们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以为所谓价值观多元化,是指不同的价值主体对于同一价值客体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以及同一价值主体对于同一价值客体在该价值主体的不同状态下往往也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从价值观的时空维度看,价值观多元化则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同时存在多种价值观;从社会
哲学的角度看,价值观的多元化是指一个社会系统中特定民族的社会关系、文化系统和观念意识形态的离散、分化和互解的状态。
价值观多元化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广泛性。价值观多元化不只局限在道德领域,而是广泛地存在于政治、法律、道德、思想观念、文化等各个领域;深刻性。不仅表现在思想、观念的表层,而且表现在思想、观念的深层,涉及理想、信念和信仰等根本性的价值观念;普遍性。古代的价值观多元化主要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常态下,价值观多元化不会出现。但是当今价值观多元化不仅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而且社会常态发展时期也会出现。
价值观多元化产生的原因
(一)利益格式的变化与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逐渐由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由农业文明向产业文明和由产业文明向知识经济时代文明的转型,原有的利益结构逐渐解体,不同部分、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人群的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分化,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彼此间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冲突和对抗。这种多重利益的存在必然使多元的利益主体产生不同的价值追求,对同一事物也会有各异的价值评价,这一切反映到人的观念领域,就形成了价值观的多元化。
(二)价值主体的多元化
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只存在一个价值主体——国家(或集体),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价值主体是多元化的:既有国家或者政府,又有不同民族、不同党派、不同企业、不同社团,还有不同的家庭和个人,都各有自己特殊的需要或利益,都各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思想观念的个体,在面对同一事物时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判定,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他们的成长背景、受教育程度甚至性格、气质、能力差异等都会导致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从而使得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更为必然和丰富。 (三)价值选择的多样化
在时间维度上,有新价值观与旧价值观、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可供选择;在空间维度上,有国内价值观与国外价值观、民族性价值观与社会性价值观、本土化价值观与全球化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同等与效率和公平的价值观,群体至上与个体独立价值观,封闭观念与开放观念价值观,人治与法治,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等,这些价值观为主体提供了很多的选择机会,使我国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四)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参照
我国在学习、鉴戒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治理经验的同时,也了解西方的政治和文化观念,包括价值观。另外,通过书籍、广播、
电影、电视等现代传媒,以及中外职员交往等途径,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及其价值观念进一步涌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