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美国公司治理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2017-08-19 06:04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美国公司治理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美国安然、世通等公司的丑闻给世界带来了震动,它表明英美公
美国安然、世通等公司的丑闻给世界带来了震动,它表明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美国模式的公司治理做法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形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公司治理运动。美国公司财务丑闻的爆发导致全球范围内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反思。以安然为代表的财务丑闻事件发生后,美国开始对公司治理进行了重大调整,其未来的趋势表现为:尊重股东价值,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公司治理的全球化。  一、美国公司治理的重大调整及其发展趋  (一)重视投资者利益,尊重股东价值  美国经常把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治理目标,遵循“股东至上”逻辑,以股东控制为主,夸大监视和制衡经营者,实现股东的资产收益最大化。但在实际中,股东的价值被严重侵害。  新的所有权的熟悉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以所有权为中心的关系的集合或称产权束,依据新的企业所有权熟悉所重新构建的公司治理中,也开始包括了利益相关者,并把承担社会责任、满足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作为其重要目标。美国公司丑闻的发生,实际上是对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一种严重践踏,而股东是利益相关者之一,股东的利益也不可忽视。  美国这次公司治理改革主要方向之一就是要重新夸大股东的价值,股东价值的回回可以使投资者恢复信心。美国政府对此提出两个对策:一是加强对信息表露的要求;二是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1、 加强对信息表露的要求  在两权分离后,由于所有者不再经营公司,所以其把握的公司信息远远少于经营者,假如要实现有效的治理,必须把握足够的信息,因此,获得足够的信息也是股东对公司进行有效治理不可缺少的一项权利。强有力的表露制度有助于股东和潜伏的投资者得到定期的、可靠的、可比的、足够具体的信息,从而使他们能对经理层是否称职做出评价,并对股票的价值评估、持有和表决做出有根据的决策。  信息表露的改革趋势:从原则上考虑,信息表露首先要透明,其次是要进行恰当的信息表露,力争能公正和正确地显示业绩;从上来考虑,信息表露内容有扩大化的趋势。传统的信息表露一般只包括财务会计信息,而按决策的要求,公司治理表露的信息应包括公司治理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财务会计状况等;在信息表露的时间上,主张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由定期表露制度走向信息表露制度。  2、 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股权分散、内部监视弱化、公司监视以外部市场监视为主。解决分散股权导致代理本钱高昂、内部监视弱化的办法就是寻找一种公***品来代替股东大会,因此,外部监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十分重要。  (1)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出台新的财会行业改革法  为加强会计监视、强化信息表露、完善公司治理、防止内幕交易,美国政府和国会联合制定了《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这项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财务欺诈职员实行刑事惩罚和设立一个独立委员会来监视会计公司。总的看来,这项法案对未来企业运作、证券市场、审计体制设置了种种严格的规定,强化了会计监管及透明度,从而使打击公司欺诈活动、加强对财会行业实行监管的措施变成了可能。  (2)其他中介机构的理性回回  公司治理中外部中介机构的特点都依靠于名誉资本,其名誉资本一旦卷进公司丑闻中,他们将会被追究证券欺诈的责任,其名誉资本就会受到严重损害;而且在未来几年,违规本钱会明显上升,随着对美国公司治理监管的加强和重新树立的法律威慑力,中介机构与美国公司之间的制衡机制将逐步恢复,中介机构将踏上理性的回回之路。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再次被提升至重要地位,其有看继续成为投资者可以依靠的第一道防线。  (二)重构激励约束机制  由于代理的存在,和约的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不确定性,使得委托人代理本钱由于风险过大不可能通过和约解决。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为解决公司治理题目提供了两个有效的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美国公司治理模式一直夸大股权激励和外部约束,股票期权泛滥以后,它的缺点开始暴露。首先,经营者片面追求股票升值的收益,导致了企业经营的短期行为,出现经营者的收益快于所有者的收益增长,甚至导致公司财务造价。根据《贸易周刊》的调查,美国最大的365家公司中,1998年收进最高的CEO收进增长了36%,高于同期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26.7%,而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并没有与CEO们收进同步增长,甚至出现1.4%的下降。;其次,通过业绩好坏来激励经营者,有可能掩盖了某些真实情况。  对此,美国进行了改革,美国新通过的公司法案规定,公司治理层在财务报告不实的情况下返还业绩报酬:CEO\CFO在违规报告发表之后的12个月内获得的一切报酬和买卖股票的收益都必须回还公司,并返还给投资者。另外该法案还规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的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并且由与公司不存在“实质”关系的独立董事组成。关于期权方面的改革,一方面是激励长期化,尽量使股票能反映未来现金流的价值,期权就能起到长期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纽约证交所新的上市规则要求,公司所有基于期权的股票计划都要经过股东大会的讨论通过,同时,在董事会中大量增加独立董事,收窄给最高治理层的股票期权的授予权;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应进一步改进期权的使用,采用战略性期权,就是将期权的奖励依靠于公司股票在同行业股票中的表现,即考核标准不再是股票价格,而是股票价格的比率。  在约束机制方面,美国的改革在董事保险方面,假如公司有财务欺诈行为,董事通过公司享有的责任保险尽大部分将宣告失效,此规定将促使董事更加尽职尽责。  从美国公司治理的改革可以看出,良好的公司治理必须激励和约束并举。激励机制体现了股东对治理层价值的认可,调动了公司治理层的积极性。而良好的约束机制则保护了所有者的权益,股东的利益要最大化,必须建立良性的约束和激励之间的平衡关系。 
上一篇: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分析与判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