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企业吞并的动机考察(2)

2017-08-20 06:41
导读:三、混合吞并的动机 1.分散风险。任何企业都将会碰到市场风险或波动。一些年份可能会较好,而另一些年份可能会不景气,并且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对之束
三、混合吞并的动机  1.分散风险。任何企业都将会碰到市场风险或波动。一些年份可能会较好,而另一些年份可能会不景气,并且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对之束手无策。运作于单个产业中的企业将会发现,它们的销售收进和利润是和它们可能受其而又不能控制的市场风险牢牢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些产业(如汽车)对宏观的波动就特别敏感。假如经受周期性波动产业中的企业通过混合吞并,将其业务分散到不相关的市场中经营,那么,它们可以烫平收进流量的波动。假如某个混合吞并企业能够成功地稳定它的收进来源,那么,它可以进步它的负债率,并且能大大地减少它的资金运作本钱,并且这种财务上的益处将使得它以较低的本钱运作于它经营的所有产业。另外,从福利的角度来看,当生产变成更有效率时对社会也是有益处的。  2.降低交易本钱。混合吞并或多样化经营代表了一种获取联合经济收益的机制,即它可以同时将投进品供给很多生产不同终极产品的企业。如多样化经营企业可以同时使用共同的诀窍或技术知识和不可分割的专用性实物资产。由于诀窍是一种将边干边学作为其本质特征的知识,而且诀窍的市场交易为机会主义的利用打开了方便之门,这必然鼓励拥有诀窍的企业将它们置于本企业范围内使用。至于高度的专用性实物资产,与它们的专用性程度相适应,它们服务的市场规模很可能是较小的,因之,运作于单个市场的企业就可能不愿意花巨资投资于专用性资产,为了解决这种市场失灵的可能性,将专用资产使用于经营多样化产业的企业可能经常是最有效率的(节约本钱)。  3.接管低效率企业。即把低效率企业的经营治理权或职能配置到高效率企业中,换言之,高效率企业接管或购并低效率企业。接管是替换无能经营者的一种有效的市场途径,更一般地说,无论何时,当低效率企业的市场价值很低时,或当高效率企业潜伏的接管收益大于接管本钱时,并且假如某个高效率企业的治理者有足够的经验确认这一事实,那么,接管将会发生。低效率企业的低市价可能发生在其所在产业快速的技术变革或新一轮需求增长时期的开始。可见,接管低效率经营企业或低市价企业的机会对于试图进行混合吞并的多样化经营企业是一种主要的刺激。但新制度经济学派以为,由于不对称信息和机会主义的存在,资本市场将不能充分有效地惩罚那些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或低效率企业的经营者。此外,尽管接管尝试也吸引股东,但股东将不得不在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的条件下作出自己的决策。  4.构造大企业。任何形式的吞并都可能会涉及到资源的重新安排。一般来讲,吞并的目标越大,吞并所需要的资源就会越多,交易本钱也相应地越大, 这只有大企业才可能会有较多的资源用于吞并,并且受接管威胁的可能性最小。通过混合吞并结合成一个大企业以抵抗被接管的意图是由于普遍存在以下这样一个事实:各国反垄断法限制了企业进行水平吞并和垂直吞并的规模。因此,企业寻求扩长将主要通过混合吞并来进行。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了企业吞并的激增现象,并且吞并现象发生在各种规模的企业中,但主要是大企业占上风地位,特别是在资金的挑唆方面大企业占尽对上风。此外,尽管与20世纪80年代前相比, 拼命追求混合经营的大企业减少了,但也很少发现至公司现在仍仅仅专业化于某一产品市场的吞并。  5.经营者追求自身目标最大化。经营者追求实现自身目标最大化的欲看是混合吞并的一种动机,尤其是一些大的混合吞并。也就是说,经营者可能不是真正地打算进步企业效率或盈利能力,而是为了他们拥有更好的福利。例如,他们可能希看实现他们工资和控制权的最大化,由于经营者的工资可能很大程度上与依靠于企业的利润一样,依靠于企业的规模(销售规模或资产规模);另外尽管企业实现的较大利润不能直接转化为经营者的工资,但较大的利润和企业规模意味着最高经营者拥有更大的随意支配权。由于对企业不同目标的权衡是由那些最高经营者而不是由股东作出的,因此经营者经营企业可能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增长和规模的某一结合的最大化。表明,经营治理者的酬金、威看、公然亮相以及权力等与企业规模增长的关系要比获利能力来得更为密切。:  [1] Stephen Martin, 1994,Industrial Economics: economic analysis and public policy. 2nd,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NewJersey,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Publishing.  [2] B.Dankbaar, J.Groenewegen and H.Schenk (Editors)。1990. Perspectives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etherlands: KluwerAcademic Publishers.  [3] Dow,G.K. 1987.“ Function of Authority in 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e and Organization, 8,13-38.  [4] Mueller, Dennis C.1989. “Mergers: Causes, Effect andPolic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7 (1),110.  [5] Tyson, L, and John Zysman. 1983.“American Industry in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CorporateStrategie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5 (3), 27-52.  [6] Van Tulder, Rob, and Gerd Junne.1988, EuropeanMultinationals in Core Technologies. Chichester: John Wiley.  [7]刘志彪产业经济学[M]江苏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上一篇:外资并购在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