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与产权制度改革(2)
2017-08-22 02:16
导读:(1)要对企业的收进、本钱、用度进行清查,是否有应计或少计收进和支出;对于财务用度中的利息支出,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低值易耗品摊销是否按照
(1)要对企业的收进、本钱、用度进行清查,是否有应计或少计收进和支出;对于财务用度中的利息支出,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低值易耗品摊销是否按照一贯性原则,有否少提或多计。
(2)对债权债务进行清查,重点是清查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未进账的收进,各项应交税金是否正确,是否有未反映的漏交税金情况。
(3)对存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项目中,可能收不回、账实不符或无投资收益的不良资产,这些应全部列出清单供会计师事务所核对,做出正确评估。在评估报告出具后,必须在当年及时作好相应的会计处理,以反映企业资产真实情况,确定原所有者应有的权益。
2.2 清产核资是产权界定的条件、基础
通过清产核资,要达到“家底”清楚,所有权界定明晰,账实、账账相符的目的,核实法人财产占用量,核实国家资本金,推动国有资产的公道活动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由此可看出,清产核资的目标就是为了进一步理清界定产权关系,从而为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条件条件。
2.3 明晰产权关系为下一步的清产核资工作提供了方便
,企业(包括国有企业)的信息失真严重,究其根本原因是产权不清楚。产权不清楚是我国企业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2.3.1 产权缺少明确回属
其中包含有产权必须回属于一定的产权主体和共有产权必须有有效的代理两层含义。从第一个方面来看,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组织结构表面上类同于股份公司,如所有权与控制权(即经营权)相分离,经理控制权较大等,但仔细起来,又有以下特点:
①企业所有者只有一个———国家(从这一点上,国有企业有类同于独资企业),而且是虚置的,假如没有其他组织或个人来代表它行使所有者职能(尤其是剩余索取权),那么它将名存实亡。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②即使由国有资产治理部分、监事会等代表国家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状况实施监管,但由于它们既不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又不拥有剩余索取权(不像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所以,从前面两点来看,要实现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所有权职能是非常困难的(除非再回到过往集权制体制下)。最致命的是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不可交换性,又“必然使资源的决策权和对其他要素所有者的监视权产生相当大的相机选择”。也就是说,在缺乏所有权约束机制的情况下,所有权与控制权(经营权)实现了两权分离,甚至接近彻底分离,从而使经理的权能急剧膨胀,并为了其自身的目标利益考虑,出现所谓的“目光短浅”的做法。于是出现了诸如假账、虚账及账外资产等现象,使得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第二个方面来看,共有产权由于属多人所有,在产权主体内无法避免个人成果被集体分享,加之交易用度过高,各产权人之间几乎不可能就每一题目达成共同协议,因而必须选出代表以代理他人产权。由于我国市场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以共有产权的代理题目就显得比较突出,目前所说的国有企业产权虚置也正是指产权缺少有效代理。近年来,我们夸大将国家作为治理者和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职能分开,国家对企业的监视职能大大削弱,而新的国有产权的代表机构又尚未完全建立,产权虚置题目显得比较突出,企业的会计信息得不到有效的监视,会计信息失真也就不足为怪了。
2.3.2 产权界定不明确
产权界定不明确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理由有:
①产权界定不明确,将会使部分产权置于公共领域,形成所谓“公***品”,为谋求公***品产权利益的企业往往扭曲会计信息。例如,承包经营,产权界定是基于短期利润指标,承包人就倾向于通过少提或不提折旧、将用度资本化等手段追逐短期利润,不顾企业的长远。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②产权界定是确定会计信息监视权限的条件,产权与监视权如不对等就无法有效地实施会计监视。所以,明晰了产权关系后,企业的会计信息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出现假账、虚账等,使得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从而为下一次的清产核资提供了方便之道,也更有利于经济的良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