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中的独立董事制度(2)
2017-08-24 01:54
导读: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对私营企业发展具有以下的作用: 1. 独立董事加强了对私营企业的外部监视。由于我国私营企业的所有权结构集中单一和资本市场不
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对私营企业发展具有以下的作用:
1. 独立董事加强了对私营企业的外部监视。由于我国私营企业的所有权结构集中单一和资本市场不发达,来自外部的对企业控制权争夺的压力不大,加之公司治理的外部监控方式尚不健全,使私营企业没有得到有效的外部监视。独立董事的引进,可以通过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参与、监视的独立性来加强对私营企业的外部监视。
2.独立董事的引进可使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适当的外部化。由于独立董事不像内部董事那样直接受制于企业控股股东和高级治理阶层,因此能从股东层面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监视和控制治理层,依法保护广大职工的正当权益不受企业主的侵犯。
3.独立董事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有利于企业的经营治理活动。独立董事应在知识结构、行业信息和实际经验方面都具有相当的水平,能以其专业知识及独立判定促进董事会决策的科学化,进步企业的决策水平,避免因执行董事决策能力的不足或失误而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充分起到监视作用。
4. 独立董事应负起社会道德,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独立董事的引进,应监视企业遵法经营、依法纳税,在进步企业经营水平的条件下,提升企业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四、 建立和完善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中的独立董事制度
目前,固然我国还没有在私营企业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但很多私营企业已经开始聘请专业人士作为企业的技术顾问、经营治理顾问等,有的企业甚至组成顾问团或专家咨询委员会。这种顾问以专家身份对企业的咨询意见对企业的发展固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都是就事论事,缺少一种机制使专家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同企业的经营实际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得咨询专家的意见难以转化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因此,在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中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就成为解决这一题目的一种选择,如何建立和完善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中的独立董事制度,本文做出一些建议如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 通过法律规范独立董事的运作机制,保证独立董事的有效性。在法律层面上,鉴于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尚无独立董事的概念,目前我国企业的独立董事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监视作用,这里可以尝试通过相关部分先采用部分规章的形式加以规范,待这一制度比较完备时,再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独立董事的定义及相关要求,只有通过立法的形式才能保证独立董事在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中的法律地位,才能真正发挥独立董事对企业治理监视的有效作用。
2. 健全独立董事激励机制,激发独立董事的积极性。独立董事对于私营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独特的群体,怎样健全激励机制来激发独立董事的积极性,使其对所在企业尽职尽责也就相应的成为企业关注的题目。(1)薪酬激励:对于独立董事的薪酬(包括如何制定薪酬标准、独立董事是否应该在企业中持股等)一直是困绕企业的一个困难,但是由于独立董事在企业中并未出任职务,其对企业的作用很难用绩效来衡量,相应的薪酬机制也就很难确定。笔者以为私营企业可以通过赋予独立董事一定的股份,使其个人利益与企业的业绩挂钩,这样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自然有较强的动力往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能够防止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之间发生共谋。(2)声誉激励: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说,独立董事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就是独立董事属于“社会人”或“社会价值人”,即通过担任独立董事,实现个人价值,获得崇高地位,赢得良好声誉,并在声誉机制的作用下,获取就聘公司之外的利益。独立董事在利益和声誉之间取舍时,会优先选择声誉,始终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这表明声誉资本在独立董事市场上的存在及其重要性。针对独立董事的个人情况,给予独立董事不同程度的声誉激励,独立董事对声誉的需要越强烈,声誉激励对激励独立董事的职业性努力的作用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