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积累与核心能力形成(3)
2017-08-24 01:54
导读:再有,企业要形成治理系统的正反馈机制。不同的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角色不同。假如地位低的部分或员工把握了某种对企业至关重要的知识与技能,若
再有,企业要形成治理系统的正反馈机制。不同的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角色不同。假如地位低的部分或员工把握了某种对企业至关重要的知识与技能,若这种知识与技能被排除在外的时候,则不能形成核心能力弹性的正反馈机制。由于,它不能吸收该领域的优秀人才。由此,企业在治理当中的价值定位要科学,使部分之间、员工之间,在知识、技能、创新眼前具有同等的地位。
2. 企业的技术积累使企业核心能力淡化。
企业假如技术积累不当,不仅难以形成核心能力,甚至会淡化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
(1)技术积累速率的影响。企业技术积累要保持合适的速度。假如企业技术积累的速度太慢,就即是给其他企业留有追赶的时间。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企业的技术体系没有通过技术积累迅速实现自组织过程,或者是企业出现了核心刚度,不能迅速地通过技术积累适应市场的多变,那么结果就是过缓的技术积累不能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或丧失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久而久之,企业整合先进技术流的知识体系不能呈现一种稳定的演进趋势,相反,还削弱了企业的核心能力。
(2)技术冗余度的影响。企业在技术积累中,会形成技术冗余。假如企业技术积累中形成的技术冗余过大,尤其是超过40%,积累的技术知识越多,实在不是在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而是淡化企业的技术能力。企业所积累的知识与技能,一方面不能完全被企业利用,企业在吸收这些知识技能时会产生冗余;另一方面企业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使原有的技能出现了冗余。这些不能利用必须剔除的技术冗余越多,企业越难以形成核心能力。由于我们不可能将这些技术冗余象销毁物质产品一样消除掉。这些冗余的存在会影响新的技术体系的功效的发挥。因此,企业技术积累时既要充分考虑技术的亲近度,又要捉住利用不同知识耦合实现技术跳跃的机会。再者技术冗余过大从淡化核心技术能力到淡化整个知识流,还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本钱压力。因此企业在技术积累时要充分考虑。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美)多萝茜.伦纳德.巴顿.知识与创新.新华出版社,2000.
2.G.多西等.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3.鲁开根,王大海.企业永续制之路——核心竞争力.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4.冯婉玲,雷家马肃.企业技术创新治理.机械产业出版社,2000.
5.傅家骥.技术创新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