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不同创新组合情境下的战略导向和竞争上风研究(2)

2017-08-26 04:01
导读:[18] ,更多创新文献逐渐关注诸如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这些文献以为非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价值增长的重要源泉。然
[18],更多创新文献逐渐关注诸如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这些文献以为非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价值增长的重要源泉。然而尽管有关创新的理论文献已经聚焦了两种核心的创新类型或者模式,但大部分文献都仅仅讨论两种创新的一种或者某个方面[19],而缺乏了对这两种创新系统化、协同化、交互情境下对企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Daft(1978)提出了双核心创新理论[20],他夸大企业组织创新具备两个创新核心――技术创新和治理创新,这两类创新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但不同作用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技术创新和治理创新的双核心创新视角。Damanpour和Evan(1984)指出技术创新涉及了企业的产品、服务以及生产技术的创新;治理创新则涉及了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的创新[21-22],他们是企业两种重要的创新类型。双核心创新理论的提出推动了组织不同创新类型组合情境的研究。但不幸的是,双核心创新理论的研究大多数仍集中在两种创新类型间的关系研究(如:Kimberly and Evanisko, 1981[23]; Damanpour and Evan, 1984[8]),而缺乏了两种创新不同组合情境下对企业各类特征(如战略导向、竞争上风、财务绩效等)的差异性影响研究。
  (二)创新组合矩阵
  战略导向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框架,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企业现存的上风劣势以及机会威胁所形成的,它代表着企业战略决策的实际倾向与程度[10]。在不同创新组合情境下,企业的战略决策会根据当前的企业创新状况所制定,从而决定着企业短期和长期的经营业绩和竞争上风。当技术创新与治理创新在企业中开展的状态出现高低差异时,企业高层治理者会受这种创新状态影响并制定战略发展,根据当前的技术上风和市场上风选择不同的战略导向。企业家导向很可能更有利于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获取技术领先上风;市场导向很可能推动了企业进一步的治理创新,获取较高的组织效率上风。因而,在创新组合矩阵的四种情境中,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的程度便会出现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影响不同创新组合情境下的企业绩效和竞争上风。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创新组合与企业竞争上风的二维矩阵模型(如图1)。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假设提出
  
  (一)创新组合与企业家导向
  Lumpkin和Dess(1996)以为企业家导向(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是导致新进进行为(New entry)所引起的程序、实务与决策活动[24],以企业角度而言其目的在借由进步顾客所需产品与服务的价值[25],以获取卓越的企业经营绩效[24-27]。企业家导向具备创新性、风险承担和先动性三个纬度[24]。创新性反映了企业在追求新机会的一项重要倾向;风险承担反映了企业从事新进进行为对风险的承诺倾向;先动性则反映了企业的市场领导者的一种远见卓识的观点,他们具有远见、有预见性地行动并影响环境的倾向,这三个纬度表现了企业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行为倾向[24]。在创新组合中,技术创新具有更大的突变可能,创新程度较高;治理创新一般集中在治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上,由于确保组织的稳定性,这种创新大部分是渐进的创新方式。因此,技术创新开展较高时,企业技术上风明显,企业家更倾向运用技术上风获取行业领先地位,这使得对技术研发或技术创新的投进倾向自然而然增大,确保企业获取先动领先的技术上风,同时也面对更高的创新失败风险;治理创新主要是确保组织运作效率的提升,它的创新内容大多是改良现有运作治理模式,对创新项目或创新战略的执行起到辅助作用,它对企业的企业家导向起到间接而非直接的作用。因而,技术创新高情境(Cell 2)下的企业家导向比治理创新高情境(Cell 3)下的企业家导向程度更高。当双核心创新交互时(Cell 1),两种创新发生了权变的效果,彼此互相补充和协同,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家导向程度的进步,使得这种情境下企业家导向程度最高。因而,我们提出:假设1:四种创新组合中的企业家导向具有明显差异;并且:
上一篇: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虚拟建筑企业发展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