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的思考(3)

2017-08-27 02:30
导读:1)需求具有比较明显的层次特点,即:同一层次的职员具有大致相同的需求; 2)同一层次的职员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对于同一层次需求的各要素具有不同


1)需求具有比较明显的层次特点,即:同一层次的职员具有大致相同的需求; 2)同一层次的职员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对于同一层次需求的各要素具有不同的强度要求;3)在个体职场生涯规划与组织目标同步时,个体最易被激励;

所以,激励机制的设计应当结合职位与工作环境分析,并充分体现个体的差异性。同时,激励机制应该是动态的,应该随着组织的变化和职员层次变动而相应进行动态调整。

人性的两重性、人类需求的层次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决定了人类对于激励需求的普遍性。即:人人需要激励。由于职员在组织中所处的科层不同、个体的情况千差万别,从而决定了个体需要的激励方式的特殊性,即要求激励方式的度身定制性。

所以说,世界上没有不随社会大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一成不变的组织模式,组织中没有永远不变的职员,因此,也就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劳永逸的激励机制。



[1] 孙剑平.薪酬治理—经济学与治理学视觉的耦合分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2] 苏东水.治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雄,陈章亮. 经济—经济理念与市场聪明[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4] 洪红,张勋斌.房地产企业激励机制设计[J].房地产,2001,(6):5—9.

[5] 李世聪,夏飞.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与方法[J].企业治理,2002,(3):82—85.

[6] 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治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企业风险及防范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