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实施前应建立的基本理念(2)
2017-08-28 01:32
导读:系统实施前预先对可能产生的工作关系变化、权力和地位的变化进行详尽的分析,制订应对措施,对于成功实施ERP是必不可少的。 4. 降低阻力的策略之一
系统实施前预先对可能产生的工作关系变化、权力和地位的变化进行详尽的分析,制订应对措施,对于成功实施ERP是必不可少的。
4. 降低阻力的策略之一——培训
上述阻力主要是人的因素,在变革治理中降低阻力的措施有:培训教育、沟通、参与、强制等。相对而言,ERP的实施过程中培训是降低阻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这是由于:
(1)ERP的实施和应用对于企业来说是新生事物。使用一套全新的工具来治理和运作一个企业,必须伴随着从企业高层领导到一般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的有效方式就是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一方面可以增加人们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2)ERP的实施对企业的各层职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此要及时组织各种相关的培训,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职员在实施中理解与贯彻ERP系统的实施原则、方法及行动要素。
培训的过程是不可逾越的、不可简略的重要实施过程。培训应包括面向企业高层领导的、面向企业中层治理职员和对整个企业的广大员工的培训。
三、一把手工程与全员参与意识
实施ERP是个复杂的
系统工程,影响其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其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
1. ERP的实施是一把手工程
大型治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投资巨大、技术高新,而且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涉及治理、体制、机构、人的观念及利益等要素。前已述及在ERP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是没办法推动系统的实施的,企业高层领导对系统的重视、期看和参与程度是ERP系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ERP项目实施中需反复夸大“一把手原则”。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 树立全员参与意识
ERP属于使用它进行有效工作的每一个员工,职员业务水平、文化素质、开拓创新精神及认真态度等,对项目实施的进程与效果有很大影响。只有全员参与并建立起用户的主人翁精神,才能充分发挥ERP的效用。另外,一个人要是参与了变革的决策,他就不轻易成为阻力,因此企业采取培训进步、激励机制或组织措施等,在进步职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进步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四、自主开发软件与外购成熟产品
企业在进行ERP建设时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自主开发模式和选择商品化软件的模式。
自主开发可以从企业最需要的关键环节进手,针对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及治理功能进行软件设计,避免了通用软件中复杂的设置与配置功能,贴近企业实际且简单易用。但自主开发模式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耗时长,自行开发一套ERP软件并经过严格测试,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工作,实现周期将会很长;二是未必成功,购买商品化软件可以事先了解它是否成功,自己开发软件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三是出发点较低,自行开发软件往往特别着眼于当前的业务环境和需求,加上治理思想的体现只能取决于当前的治理职员和软件开发职员的知识水平,因而往往出发点较低,一旦业务发展突破原有的框架,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时,系统很可能不再适用;四是需要企业自身有很强的IT队伍,而且要保持职员的长期相对稳定,才能保证软件系统的运行和升级维护,这对很多企业来说是难以做到的。
鉴于自行开发软件可能出现以上题目,所以采用商品化软件实现ERP系统是企业的主要途径。但购买商品化软件可能出现以下题目:一是由于商品软件的通用性,系统可能过于复杂,一般来说,要比企业的具体需求复杂得多,这既造成使用上的困难,也进步了用户的本钱;二是可能需要进行二次开发来修改或扩充系统的功能;三是可能难以连接企业已有系统;四是可能存在故障隐患,一个大型软件系统含有故障隐患是不可避免的,题目在于这些故障可能很难发现和排除,往往需要软件供给商的帮助。假如这种帮助不能及时得到,那么整个ERP项目的实施和应用可能会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