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宋及其诗歌创作_古代文学毕业论文(2)

2013-05-01 04:40
导读: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云: 天长地阔岭头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云: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儿群。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已不再是奉和应制诗中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喜庆祥和景象,而是一片饱含孤独和浸透离愁的异地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写景抒情、情融景中的艺术效果,从而深刻地表现出由受宠诗人一变而为流配罪官的强烈感情反差,又何啻天壤之别。沈佺期诗歌创作的成功之处也正在于此。

  宋之问(?  712年),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河南灵宝)人。《新唐书》卷二○二《宋之问传》谓“汾州人”,《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唐诗纪事》、《文献通考》、《唐才子传》等从其说。宋之问《祭杨盈川文》自称“维大周某年月日,西河宋某谨以清酌脯羞之奠,敬祭于杨子之灵”(《全唐文》卷二四一);陈子昂《昭夷子赵氏碑》亦云:“洛州参军西河宋之问”(《陈子昂集》卷五),均称“西河人”。据《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三‘‘汾州条”云:汾州“秦属太原郡。汉武帝元朔四年置西河郡”,“隋大业三年废汾州,还于湿城置西河郡。皇朝初改为浩州。武德三年又改浩州为汾州。”《旧唐书》卷三九《地理志》“河东道汾州”条云:“隋西河郡”,武德元年“以西河郡为浩州。三年,改浩州为汾州。”《新唐书》卷三九《地理志》“河东道汾州”条亦云:“汾州西河郡,本浩州,武德三年更名。”由此说明自汉以来的汾州就是西河郡宋之问自称“西河宋某”,陈子昂谓“西河宋之问”,皆是以郡望言之,其籍贯为汾州,当无疑议。而《旧唐书》卷一九○《宋之问传》称为“虢州弘农人”,显未为当。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Ec.Cn编辑整理)
  宋之问的生年,两《唐书》本传及其他相关著作均失载。闻一多《唐诗大系》拟为公元 656年,又施问号,表示未能确定。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开扬《唐诗通论》从闻说,惜未详考。传璇琮据《唐才子传》卷一和《登科记考》卷二所载宋之问为“上元二年(675)进士”,并推论“唐时进士登第,以年龄之较年轻者计算,至少当为20岁”,“则宋之问的生年应在656年或稍前,丽不可能在此之后。[1]此外,有人推算“宋之问生年应当是671年”,[2]则距其675年登第,只有五年,显然是不可能的。至于有人认为宋之问的生年“约为贞观十五年(641)至二十年之间”,[3]亦属推论之词,难以确考。  宋之问于上元二年登第进士后,久未得官。武周天授元年(690),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后授洛州参军,置陆浑山庄以自怡。累转尚方监丞。久视元年 (700),武则天宠臣张易之为奉宸令,“引辞人阎朝隐、薛稷、员半千为奉宸供奉。每因宴集,则令嘲戏公卿以为笑乐”(《旧唐书》卷七八《张易之传》)。宋之问破选为左奉宸内供奉,倾心媚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成为宫廷又学的侍从之臣,曾参与撰修《三教珠英》。还同阎朝隐一起为张氏兄弟捉刀代赋。《新唐书》宋之问本传谓:“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隐所为。”《旧唐书》卷一九○《阎朝隐传》云:“张易之等所作篇什,多是朝隐及宋之问潜代为之。”《旧唐书》卷七八《张昌宗传》亦云:“易之、昌宗皆粗能属文,如应诏和诗,则宋之问、阎朝隐为之代作。”并可佐证。《新唐书》宋之问本传甚至还记载“至为易之奉溺器”,适可见其无耻之尤。   
  宋之问倾附武氏之际,尝得扈从游宴,写下不少应制诗,其中最著名的是《龙门应制》。据刘悚《隋唐嘉话》卷下所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赏赐锦袍。左史东方虬既拜赐,坐未安,宋之问诗复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袍衣之”(又见《唐诗纪事》卷十一)。两《唐书》宋之问本传亦载此事,说明诗人奉诏应制之作,深得武后的赏识。    (转载自http://zw.NSEEC.cn科教作文网)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张易之、张昌宗伏诛。宋之问等二张窜逐,被贬为泷州(广东罗定)参军,写有《入泷州江》诗,内云:“泣向文身国,悲看凿齿氓。地偏多育蛊,风恶好相鲸。”似已抵达泷州贬所。次年春,逃归洛阳,匿于张仲之家。当此之际,武三思专权任势,“丞浊王室”,驸马都尉王同皎与张仲之谋诛武氏,宋之问与弟之逊预得其谋,令之逊子昙密告三思,[4]王同皎、张仲之获罪,起宋之问为鸿胪主簿,深为义士所讥,天下丑其行。   

景龙二年(708),宋之问转考功员外郎,修文馆直学士,再次成为宫廷文学侍臣,写下不少应制诗。其时,又因谄事干预朝政的太平公主,始得迁官见用。“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故太平深疾之”。“发其知贡举时赇饷狼藉,下迁汴州长史,未行,改越州长史”(见《新唐书》宋之问本传)。唐睿宗景云元年 (710)六月,“越州长史宋之问,饶州刺史冉祖雍,坐附韦、武,皆流岭表”(见《资治通鉴》卷二。九)。《新唐书》本传谓“流配钦州”,“赐死桂州”,未言及死于何时。《旧唐书》本传则谓:“睿宗即位,以之问尝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中,赐死于贬所。”先天,乃唐玄宗年号,元年为公元712,次年改元为开元,那么,宋之问的赐死时间为712至713年之间。另据《旧唐书》卷一八六下《周利贞传》载,先天元年(712),周利贞为广州都督,“无何玄宗正位,利贞与薛季昶、宋之问同赐死于桂州驿”。就时间而言,宋之问与周利贞均死在“玄宗正位” 之时.而玄宗正位后,即改元先天,故可证宋之问死于先天元年,当属可信。至于死在何地,是贬所,是桂州,还是桂州驿?从宋之问沿途写有《下桂江龙目滩》、《下桂江县黎壁》、《发滕州》、《经梧州》等诗来看,不难说明宋之问还是奉诏由桂江乘船前往钦州贬所,故“赐死于徙所”之说,不虚矣。有文集十卷,已佚。今存明刻张燮辑本《宋学士集》九卷,清抄本《宋考功集》十卷,以及《宋之问》二卷、一卷本等。《全唐诗》存诗三卷。《全唐文》存文二卷。 

上一篇:论唐代的规范诗学_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