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韩国古典小说批评与金圣叹文学评点(2)

2013-05-28 01:40
导读:金圣叹还对作品的结构进行了精密的分析,如在《西厢记》的评点中,金圣叹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多种结构方式为“生”与“扫”、“此来”与“彼来”、
  金圣叹还对作品的结构进行了精密的分析,如在《西厢记》的评点中,金圣叹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多种结构方式为“生”与“扫”、“此来”与“彼来”、“三渐”与“三得”、“二近”与“三从”、“实写”与“空写”等,把性质相近的事件总结归纳在一起,并以数字表示其反复的次数,还通过“生”与“扫”、“此”与“彼”、“近”与“从(纵)”等反义词把多个情节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揭示出作品各部分之间有机的联系。(金圣叹a,卷6:80—85)金圣叹极为欣赏这种变化多端的构成方式,认为“文章之妙,无过曲折。诚得百曲千曲万曲,百折千折万折之文,我纵心寻其起尽,以自容与其问,斯真天下之至乐也”。(金圣叹a,卷6:49)这种对结构的细致分析在《折花奇谈》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作品中,两位主人公互相试探、数次相约都未能如愿,后来又是在灰心绝望之际得偿夙愿,可谓一波三折,其情节之曲折跌宕为韩国古典小说中所罕见。因此,作者也感叹:“一期二期三呼四唤,竞莫能遂其意。则今之直走魏都,是果真耶,梦耶?”(石泉主人,1994:56—57)《折花奇谈》评点中对作品整体结构的分析也与金圣叹的评点极其相似:南华子日,上下六篇三题,见面者为九,有约不偕者为六。假梦者为一,真梦者为一。真心相思,假梦相接;假心自绝,真梦忽圆。先有意而自媒于妪,后有意而自绝于妪,以一李生而有自媒自绝之文。先有心而纳媒于生,后无情而峻斥于生。以一老妪而有纳媒峻斥之文。……梅之一见以生自媒,梅之再见,又以生自媒。自媒两遭,遥遥相对。妪之一期为真期,生之一失为真失。一梦而似真非真,真见而似梦非梦。……前后中终,问间相对,遥遥相连。
  (石泉主人,1994:56—57)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文中把整个作品中分布于各处的相似或相反的情节分别总结为“真梦”与“假梦”、李生向老太婆“自媒”与“自绝”、老太婆向李生“纳媒”与“峻斥”、李生向舜梅“自媒两遭”,指出了各处内容的相互照应、相互关联以及不断出现的转折。评点者不仅仅指出了结构的起伏变化,并认为这种起伏多变的结构为作品增添了趣味性。(南华散人,1994:24)
  3.人物论
  在金圣叹的文学评点中,对作品人物形象化的论述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他对核心人物表示了关注,认为作品的核心人物只有一个,其他人物都为核心人物服务。如在《西厢记》的评点中,金圣叹指出:
  《西厢记》止写得三个人,一个是双文,一个是张生,一个是红娘。其余如夫人,如法本,如白马将军,如欢郎,如法聪,如孙飞虎,如琴童,如店小二,他俱不曾着一笔半笔写,俱是写三个人时,所忽然应用之家伙耳。……双文是题目,张生是文字,红娘是文字的起承转合。
  (金圣叹a,卷2:19—20)
  金圣叹认为,在《西厢记》的众多人物中,以张生、莺莺、红娘3人最为重要,其他人不过是道具,但归根结底,《西厢记》只是写了莺莺一个人。与此同时,金圣叹也借绘画的方法指出与核心人物关系密切的人物也必须精描细写:
  亦尝观于烘云托月之法乎?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云。画云者,意不在云也;意不在于云者,意故在于月也。然而意必在于云焉,于云略失则重,或略失则轻,是云病也。云病则月病也……将写双文,而写之不得,因置双文勿写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金圣叹a,卷4:10一12)

  在引文中,金圣叹强调,正如画家画月亮时要精心描绘云彩一样,为了让核心人物有声有色,就必须把周边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以便更好地衬托出核心人物。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这一观点也出现在《广寒楼记》的评点中,例如在评点主人公春香和其他人物、背景的关系时,评点者写道:
  读广寒楼记者,先须辨形、辨影。南原,影也;广寒楼,影也;至于花卿,亦影也。形则春香一人耳。
  (小广主人,1997:56)
  文中强调春香是《广寒楼记》中的核心人物,其他人不过是陪衬而已,并且也以绘画的方法为喻,具体地阐述了烘托核心人物的方法:
  其叙南原形胜,画东海也。其叙李桃邻风流文采,画海上诸峰也。其叙情叙别,画水、画石也。其叙元崇诸人,画林问寺也。其叙芙蓉诸妓,画云中庵也。……至叙春香之艳态贞节,则前迎而后送,左侧而右应。宛然昆卢之峰,缥渺而特立者也。
  (云林樵客,1997:3—6)
  评点者以描绘韩国名山金刚山为喻,认为春香就如同金刚山的主峰昆卢峰,对其他人物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她的美貌和贞节。这与金圣叹主张核心人物占据核心地位、对周边人物的刻画也非常重要的观点完全一致。
  《广寒楼记》的评点者不但对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也对事件的展开与核心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移职,影也;治行,影也;凭栏流怅,影也;携酒献贺,影也。形则离别二字耳。方春香之离别也,千般恨,万般愁,有非笔精墨妙之所可形容。则虽以水山之才,不得不为影边说。
  (小广主人,1997:56)
  文中提出了人物形影论,将各种事件与核心人物的关系区分为形与影,认为李桃邻父亲的调离和治行等都是衬托李桃邻与春香分离的工具,只不过是影,形则是春香与李桃邻的离别,作者借助这些情节更为有效地衬托出了春香的离愁别恨。这样,《广寒楼记》的评点把金圣叹评点中限于核心人物与周边人物的论述扩展到了核心人物与事件关系的论述。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在人物的形象化方面,金圣叹提出了个性化的主张,如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他指出:“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b,卷1:11)在这里,金圣叹强调《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各不相同,处境、性情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外貌、表情和语言行为。《广寒楼记》中也强调根据各个人物的身份和处境予以不同的描写,如春香拒绝服侍元崇,被打人监牢后,急于巴结元崇的妓女芙蓉、同情春香的妓女牡丹、春香的母亲月梅、为春香和李桃邻牵线搭桥的金汉等人各自采取了不同的行动。对此,评点者评论说:“芙蓉自有芙蓉心事,牡丹自有牡丹心事,月梅自有月梅心事,金汉自有金汉心事。各各成文,不相蹈袭,真是叙事妙品。”(金圣叹a,卷4:45)这里同样指出对各个人物的个性化描写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性。
  4.结论
  在韩国古代,小说被大部分文人视为消遣之物,因为小说的娱乐功能不符合正统道学家严肃认真的美学思想,同时,小说的本质在于虚构,与韩国重实录的文化传统相悖。因此,在l9世纪之前,韩国长篇小说的创作并不活跃,小说评论也迟迟没有出现。进入l9世纪之后,韩国文坛接连出现了数部评点本小说,小说评论正式形成,不能不说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以上通过对韩国3部评点本小说的评点与金圣叹评点的比较分析,笔者发现,金圣叹评点中表述的评点动机,对小说和戏剧的创作与评点赋予了重要的价值,引起了朝鲜文人的共鸣,极大地鼓舞了他们从事小说创作和评点的热情,促成了韩国古典小说批评的主要载体——评点本小说的诞生。而在对作品的具体评论中,朝鲜文人积极吸收借鉴金圣叹评点中关于作品的结构方式、人物形象化等方面的观点,并尝试对其进行和创新,其中的代表之作登上了韩国古代小说批评的最高峰。
上一篇:《诗经》战争诗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