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论为政之德文网(2)
2013-06-03 02:28
导读:管子注重商业,但是更加注重农业,认为农业是根本,不可轻忽。在管子看来,农田往往会与市场争夺劳力,民家往往会与官府争夺财货,货币会往往与粮
管子注重商业,但是更加注重农业,认为农业是根本,不可轻忽。在管子看来,农田往往会与市场争夺劳力,民家往往会与官府争夺财货,货币会往往与粮食争比贵贱,地方往往会与朝廷争取治理权限。管子由此提出四个主张:要把农耕之事放在首位;官府不应积聚财富,而要把财富藏于民间;市场上不应当有成行的店铺,但要做到让居民家用很充足;朝廷不应当整天聚众议事,而要分权到乡,让地方政府分担治理责任。如管子所言:“野与市争民,家与府争货,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故野不积草,农事先也;府不积货,藏于民也;市不成肆,家用足也;朝不合众,乡分治也。故野不积草、府不积货、市不成肆、朝不合众,治之至也。”(《管子?权修》)市场发达,则货币地位重要,即“金”贵;经济发达,则粮食地位重要,即“粟”贵。管子主张适当限制商业,使市不成肆,并主张把财富藏于民间,让人们生活自给自足,这种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不仅如此,管子还认为,为政者应善于分利于民,为政者如果不善于分利于民,就与普通百姓没有两样。为政者自己总是贪心不足,就不能为政。管子说:“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己不足,安得名圣?是故有事则用,无事则归之于民,唯圣人为善托业于民。”(《管子?乘马》)管子主张,国家如果有需要,可以取用于民;如果相安无事,就应该把财富归还于民,让人们生活自给自足,从而促进生产。
管子非常注重农事,而农时对于农事来说又是非常宝贵的,官府与民争利就是收藏农时、耽误农时。管子说:“时之处事精矣,不可藏而舍也。故曰:今日不为,明日亡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管子?乘马》)即是借用农谚说:今天不辛勤劳作,明天就一无所获。从前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了。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四 举贤荐能,选拔贤良
执政者的为政之德直接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举贤荐能、选拔贤良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管子认为,国家并不缺乏能够胜任的人材,只是执政者还不足以明察了解他们。所以,明智的执政者要认真地访求胜任之臣。执政者授予官员职位应当把握好各种事务的原则,应当选拔贤良,评定人才,并且依照法度来使用他们。他说:“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而官诸生之职者也。选贤论材,而待之以法。举而得其人,坐而收,其福不可胜收也。官不胜任,奔走而奉,其败事不可胜救也。而国未尝乏于胜任之士,上之明适不足以知之。是以明君审知胜任之臣者也。”(《管子?君臣上》)即认为,如果举用人材正确得当,治理国家就可以坐享其成,所得到的好处不可尽收。如果官吏不能胜任,即使卖力地奔忙劳累,他们弄糟的事情,也很难补救。
管子强调,官员的任免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样才会取信于民,国家才会长治久安。个人的观念如果影响了人才选拔的公正,国家就可能会失信于民,政权也可能会陷入信用危机,后果更为严重。管子说:“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管子?立政》)管子主张,宁可有过于君子,却不可有失于小人。他认为,有过于君子,招致的怨恨浅;有失于小人,造成的祸乱深。因此,一方面,身居高位的人如果没有德义显明于朝廷,贤良的大臣就得不到进用;另一方面,如果享受厚禄的人没有功绩表现于国家,辛劳的大臣就不会再努力,同样,如果做了大官的人主持政事却不能取信于民,有才能的大臣就不会尽力。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举贤荐能、选拔贤良是保证官吏为政之德的关键。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怕天下没有贤良,只怕没有人能够识别和任用他们。管子说:“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管子?牧民》)执政者不仅负有治理国家和民众的使命,而且要担任伯乐的角色来识别和选拔良臣来辅佐自己。治理好天下,造福于百姓要依靠君臣上下一心、齐心协力。
[1]盛广智.管子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