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金圣叹看来,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优越之处,在于能够“因文生事”,充分发挥想象力,“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劣势,在于“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这虽然只是严格区分“小说”与“史书”的不同写法,其实,也约略说明《水浒传》对《史记》的,即有继承,又有创新。正因如此,武松等好汉的事迹被描绘得异常生动,他们的名字有口皆碑。
善于描写战争的经典著作首推《左传》。它不独描写的大大小小战争的次数多得惊人,而且注重描写战争的起源、酝酿过程、双方的作战部署或策略以及胜负原因之所在等。它只略写交战的场面,即使对“五大战役”的战斗场景描写,也只是三言两语。描写战争与之相媲美的《史记》,既描写战前双方的动态、战争的因果关系等,也摄取了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其中,它对交战的场景并不进行求全求备式的铺张描写,对拒鹿之战的场面描写,也仅用了一两段精彩的文字。
一方面,《水浒传》继承、借鉴《左传》、《史记》的优良创作传统,善于描写厮杀、争战之事。小到两人的格斗,大到千军万马的交火,无不挫于篇幅之内。全书描写梁山好汉参与或发起的规模不等,性质不同的格斗、战争数十次,诸如大闹史家村、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单打二龙山飞双夺宝珠寺、水寨大并火、江州劫法场、智取无为军、智杀裴如海、三打祝家庄、打高唐州、大破连环马、打青州、闹西岳华山、芒场山降魔、月夜赚关胜、雪天擒索超、智取大名府、降水火二将、夜打曾头市、打东平府、打东昌府、两赢童贯、三败高球、破大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等。尤其前}o回,作者将一些格斗、战争写得风风火火、热热闹闹,使故事情节变得曲折离奇,不单纯是为了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而是更希望引起读者的深思。一些描写至少表明:好汉们是代表正义力量进行格斗的,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邪恶势力终将受到惩罚,善良的人们是不可欺辱的,他们的冤屈理应得到昭雪。一些描写表明:好汉们有时由互相较量到情投意合,即化干戈为玉帛、自有其主、客观缘由的。某些描写还表明:好汉们所发动的战争、一般属于正义战争,加之吴用等好汉灵活运用一些战略战术,包括古代的军事思想、原则,因此,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大量描写或注重揭示战争发生的原因,双方胜败的因果关系;或预示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交待战争的准备过程;或显示战争的主导一方的意图及获得的效益等等,都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另一方面,《水浒传》对《左传》、《史记》描写战争的方法有所突破。有时全方位地勾勒交战前后的各种场面,大肆铺叙厮杀的情景。仅以“智取大名府”为例,作者似立于天外,俯视双方战局,洞察战争的全部进程。按金圣叹的说法,作者足以匹敌怀有“绝异非尝”之口技者,尤其能维妙维肖地讲述在同一时间或同一空间发生的各种战况。首先镜头对准我方:吴用与宋江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策划,先后派出时迁等十二拨好汉化装人城。镜头同时对准敌方:梁中书、李成、闻达、王太守等一干官员,也对元宵放灯、巡逻、警备等事宜一一做出安排。镜头再转到我方:依次派出正面进攻的八路军马。镜头一摇,又是十二拨好汉,三三两两地暗暗相会于城内各个据点,大家做好投人战斗的后期准备工作,浓烈的火味扑鼻而来。镜头几经调转,鼓打二更,时迁火烧翠云楼,北京之战全面打响。镜头又辐射式地摄取壮观的战斗场面,即以梁中书等惊慌地四处逃窜为线索,将整个战局暴露在读者面前:十二拨好汉几乎一齐发作,如十二把锋利的尖刀、搅动着北京的心脏地带。八路军也几乎同时上阵,拦截追杀,来势凶猛,如伸人瓮中抓鳖的一只只神奇的手。俄顷,战斗基本结束。然而,镜头同时摄取的场景更多;梁中书老小一门良贱被杀;王太守一家老小被杀;卢俊义、石秀被放出大牢;李固、贾氏几乎同时被捉。最后,镜头一摇,天色大明,在城外会合的梁中书、李成、闻达等遭到我方的伏击,三人撞破重围,才成为漏网之鱼。
我们再次强调指出,作者描写这场战争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多次将几乎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战况挫于笔端。换言之,出色地完成了时间与空间艺术双重再现的任务。
总的来说,《水浒传》既是描写战争的名著,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军事科学著作。
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已经出现一些宏篇巨制,全书讲求谋篇布局,分散整合。以《墨子》为例,仅以现存的五十余篇看,其中《尚贤》、《尚同》、《兼爱》、《非攻》、《天志》、《非命》等均分为上、中、下三篇,三篇自成体系,三篇与三篇之间又形成互为对称的格局。《韩非子》亦复如此,有《说林》上、下两篇,《内储说》、《外储说左》、《外储说右》各上、下两篇。这种部分化的对称格局,在汉魏六朝辞赋的创作中,已演变为整体化与独立化。一些辞赋作家,有意无意地写出自成对称格局的作品,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与《上林赋》;张衡的《东京赋》与《西京赋》;江淹的《恨赋》与《别赋》等。当然,也扩展到此时及唐宋时期的诗文创作,如诸葛亮写有《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杜甫写有《三吏》与《三别》,范成大写有《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各十二首的大型组诗《四时田园杂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