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明清女性诗歌的繁荣及其在文学史中的缺席(5)

2013-07-13 01:01
导读:(二)解放后史中女性诗人、诗歌的缺席的原因探析 解放后,中国思想界越来越走向、开放,真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然而,奇怪的是我们的文

  (二)解放后史中女性诗人、诗歌的缺席的原因探析

  解放后,中国思想界越来越走向、开放,真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然而,奇怪的是我们的文学史教材中依然是那么几位女作家在支撑门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文学的经典化问题。刘象愚在《文学理论·总序》中提到:“为什么西方经典中尽是古人,亡人呢?经典的形成常常需要漫长的时间的,许多经典作家的作品都是经过若干时代的阅读,阐述和淘洗之后,才存留下来。那些只经过少数人或者一两代人的认可的作家作品还很难成为经典。”我们以此来看明清女性诗人及其作品,就会发现其合理性。明代,特别是清代,离现在不过几百年的,明清之际的女性作家和作品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阅读和淘洗,可能文学史还尚不能贸然引入。是不是离现在越近的作品就越难成为经典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究竟什么样的文学作品能成为经典?明清之际的女性诗歌能不能算作经典呢?我们不妨来看看童庆炳在《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一文中的看法:“经典是承载人类普遍的价值和价值的典籍,它们具有超时空性和永恒性;经典的普遍性在于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就是说,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属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明清之际的女性诗歌显然是具备了这种“情感”的。前人评叶小鸾的诗词“情深藻艳,宛约凝修”,小鸾的诗歌表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秋瑾则以昂扬豪放的调子,引吭高唱祖国之悲歌,并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凝铸成壮丽之诗篇;再看桐城才女方维仪的《旅夜闻寇》:“蟋蟀吟秋户,凉风起暮山。衰年逢世乱,故国几时还。盗贼侵南甸,军书下北关。生民涂炭尽,积血染刀镮。”抒发了自己的一腔爱国之情。这样说来,明清的女性诗歌当属于文学经典的范畴了,然而现在它只能算作“文学史经典”, 是尚未经历历史化和经典化的“经典”,它只具有文学史意义,而不具有文学经典意义。经典的确立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化问题,这不仅涉及其与的关系,而且也与经典本身的历史化过程有关。这就是说,明清的女性诗歌要想成为“文学经典”入选文学史,还需要一个“历史化”过程。

  2、研究不够深入充分。其一,目前从事女性文学研究的队伍还不够壮大,并且研究多集中在的女性文学,因而对明清的女性诗歌研究更显不足。其二,资料缺乏,研究难度大。一来明清女诗人遗著多由她们的父兄或夫婿子孙为其刊刻,分赠亲友,印数本就不多,日渐湮没。更有一些女诗人甚至自焚其稿,如黄宗羲的夫人叶宝林:“叶氏当闻悉闺内闺秀作诗结社,又和男女举权唱和,大叹‘此伤风败俗之尤也’,乃焚其手稿寄慨。”几百年来的遗失,资料越来越少。再者,残存下来的明清之际的女性作品多藏于北京,有不少资料存于美国各大学图书馆等,因而要想进行彻底的研究,收集资料的难度较大。

  3、自身缺陷。凭心而论,明清女性诗歌在不少方面还很不完善。如主题和题材的狭小,就是一个障碍,因而文学史慎选。笔者认为一方面因为她们深居闺阁,视野不够开阔,缺乏应有的创作源泉。另一方面还应该注意一个突出的现象,那便是“红颜薄命”。明清之际才女早夭,婚姻不幸的俯拾即是,像叶小鸾、夏伊兰、方维仪、骆绮兰、顾若璞等不是早夭就是早寡,这对她们的文学创作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不禁要问:李清照与她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为什么可以有如此高的文学成就?无疑,婚姻的不幸给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深究,我们会发现,带来她婚姻不幸的罪魁祸首是国破家亡。故国沦丧震动着她的心灵,激发了她的诗词创作,她创作的诗词表现出关心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气节的决心。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丹纳在其著名的《》中,明确提出影响文学的生产和发展的社会因素有种族、和时代三个方面。“时代”是影响文学的后天因素,时代的走向制约着作家文学才能和创作风格的发挥。因而说,也是时代玉成了李清照如此高的文学成就。

  四  结语

  明清时期,由于文化的发展和个性解放启蒙思潮的推动,伴随着男性文人的推崇和创作的群体化及区域化,女性诗歌创作趋向自觉,以其“自然”和“清”的特质闻名于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由于男权中心传统的制约,女性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又因文学经典化问题和研究的不足及女性诗歌自身的“残缺”,女性诗歌在文学史中一直处于缺席的地位。随着女权主义浪潮的兴起与发展,女性文学研究高潮的迭起,相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明清之际的女性诗歌研究会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文学史自会还其“公道”。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高等出版社,1999.9.

[2]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孙康宜.文学经典的挑战[M].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4]郭延礼.明清女性文学繁荣及其主要特征[J].文学遗产.2006.6:73-75.

[5]张宏生,梅玫.重建经典[J],Women Writer of Traditional Chain-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6]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1916年中华书局影印本).

[7]王艳红.解读名媛诗归[J].山西煤炭干部学院学报.2006.1.

[8]王敏,尚继武.女中双秀胜须眉才情词采惊天下——从柳如是吴藻文学创作看明清女性意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

[9]鲍震培.从弹词小说看清代女作家的心态[J].天津社会科学.2000.3.

[10]陈书录.“德、才、色”主体意识的复苏与女性群体文学的兴盛——明代吴江叶氏家族女性文学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

[11]孙康宜.明清文人的经典论和女性观[J].江西社会科学.2004.2.

[12]王萌.论明清时期女性群体渐趋自觉的创作趋向[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4.1.

[13]郭海文.论文学史应有女性的一席之地[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4.

[14]樊美筠.中国古典中的女性意识[J].史.1996.3.

[15]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J].天津社会科学,2005.3.

      [5] 

上一篇:中国神话学重构之作—《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