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本章译解,就是从用人这个角度进行的。在理解了用人这个角度译解的基础上,再用“用物”及其它要素,来替代 “用人”,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妙趣和启发,亦会使人有不少收获。
解读:
“道■,而用之,或不盈。”这句话,可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用怎样的人,指预备用的人,对所要做的事情,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二是怎样用人,指用人的人,思路要明确。
用人,是要让所用之人,帮助自己做事,并且要能够使所做的事情,能够达成预期的目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思路,做的时候,就难免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尤其是从事工作的人,工作思路尤其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工作绩效问题,而是涉及到所管理的范围、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自己的思路都不清楚,那么,他人就更无法了解其思路和要求了,下属之所做,就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也就是所谓“大将无能,累死三军”的缘故。可以说,工作思路明确,是从事管理工作最基本的素质和要求。
怎样用人,指用人的思路要明确,也就是说,要明确怎样发挥所用之人的作用。如果不清楚怎样才能把人用好,而去用人,使用的结果,可能就不会很圆满。起用一个人后,对群体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该人会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如何消除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这些都是用人者需要考虑的。
结合本章后续文字的意思,鄙人认为,从第二个角度去理解,更为妥当。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本章的核心,是用人者应该做的事,是让所用之人,融入群体、系统,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的过程、的四大步骤,或者说是上级对下级(含下级管理人员)在不同的时期,重点需要做的事情。
“挫其锐”,是很值得玩味的几个字。普遍都认为这是主张人不要有锋芒锐气,这也导致人们普遍认为《老子》的思想是消极、保守的。真的是这样的吗?
要真正准确理解这几个字的意思,首先,要清楚“挫”是什么意思?何为“锐”?“锐”又有何利弊?
先说“挫”。挫,通“锉”,原是指用手拿着锉刀、油石之类的工具,修磨加工精密的零件、工具、刀具使其变矮的动作。这是一种加工量较小的精加工,在近代的工厂,锉一直是钳工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之一,锉六方,也是钳工最常见的技能实际操作课题。
加工规模化大生产普及化之前的手工、单件加工时代,锉,是许多行业的人都具备的、修磨自己所用工具、制作精密零件的必须具备的技能,也是技术含量很高、也很普及的技能。在现代,锉多用于主体已经加工完的零件的倒角、去毛刺,其作用和技术含量,普遍来讲已大大降低,但在特异专用工具和样品等单件制作中,锉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操作技能。
锉,看似简单,实则是非常需要细心、耐心的修磨动作,并且需要比较丰富的综合知识,必须非常明确零件的要求,了解零件的现状与要求的细微差异,并消除这种差异。在进行这种作业的时候,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所做的零件报废,工具刀具不好使用,使得自己前功尽弃,得从头再来。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磨菜刀,可以说,是最简单的“锉”,因为它只要求达到锋利的状态,基本上没有多少形状和尺寸要求。
锉与磨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手持加工工具去加工已固定好的零件、刀具,移动工具一点一点地去加工零件、刀具上需要加工的部位,每个动作加工的范围较小、较集中、较深;后者通常是手持需加工件,在固定的工具上移动零件进行加工,每个动作加工的范围和面积较大、较分散、较浅。
锐,是尖、锋利的意思,多指棱边,原是针对金属制品而言的。几何学中,称小于90°的角,称为锐角。
锐的物品,一般是说脆、硬材质的物品,可塑性差。软、韧材质的物品,是否“锐”,没有多大意义。人们一般使用说脆、硬材质物品的尖、尖棱进行切割类的加工,而其尖角、尖棱也很容易伤损的其它物品,自身也很容易被崩掉、折断、磨损变钝。物品的棱角越尖锐、锋利,越容易弄伤别的物品,其棱角也越容易崩掉、折断、磨损。这也是现代机械加工中,使用的刀具,刃口不是越尖越好的缘故。
对于“锐”是功能部位的物品如刀具工具等来说,刃口角度越小,即越“锐”,切入需加工的零件时越轻松,同时,刀具的寿命也越短,越容易出现崩口、折断、磨损变钝等情况。崩口、折断的刀具,一般只有报废抛弃。而磨损变钝了的,则需要修磨,这时的“挫”则是要恢复它的“锐”。
所以,不是越锐越好,不同的情况下,对“锐”的要求是不同的。要根据其使用、使用的方法方式、受力特点和角度、所切割加工的物品的材质特性等等,选用合理的角度,保持适当的“锐”,并且要妥当保护和小心取放。刀具之“锐”,既有利,也有弊;即能提高效率,也易造成伤损。“磨刀恨不利,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