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注意:在团队和群体中,要强调的,不是“缺了哪一个就不行”,这会给人一种负面的暗示,使团队内部貌合神离;而是“有了哪一个就行”,这会使人注意团队、群体技能的完整性,使团队内部趋于同心同德。——这在表面上看,这两句话没有多大区别,但在本质和导向上,却是完全不同的。
“同其尘”,是要其他人步他的后尘,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将他提升到师的地位。使团队、群体的整体实力获得提升。这是人才已经融入团队、群体之后要做的。
一般说来,人才的引进和提拔,需要重视人才的作用,给与相应的、相对较好的待遇,这体现出对该人是否重视,否则,人才不会留下来。然而,这样做,又很容易引起原来的成员嫉妒和不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除了“和其光”外,还要引导和鼓励其他人也提升自己,达到“其”能,有望得到“其”相应的待遇,这是避免人才被孤立、消除他人对人才的敌意、给人才创造良好的生存软的重要举措。
评说:
近些年,有泛滥成灾之势的资源的理论和书籍,在如何用人方面,主要是在权、术、利这个层面上打转,对于如何营造人才生存的环境,使人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触及不多,因而总让人觉得好像缺少了、遗漏了什么似的。
了解了本章所介绍的古代的用人方略——四步骤,我们似乎能够觉察到,现代很多地方用人,普遍缺少了一些什么。可以说,这种方略,对于现代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在用人方面——拓展如何用人的视野,把握用人的方向和重点,营造人才生存环境,减少内耗,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用人观念,避免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等等,是颇有启发和裨益的。
这种从远古流传下来的、产生于三皇五帝之前的用人方略,对于春秋战国时期,至少也是千年以前的古人所传,是无法考究其起始年代的。老子对这种方略,也是极其敬佩。而在老子生活的时代,理解并应用了这种用人方略的情况也并不多,仅仅是“似或存”。
如果能够真正准确解本章的思想,你或许也会发出和老子一样的感叹:“湛兮,似或存。”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附:本人暂无工作单位,正在寻找。意向主要是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工作或项目管理工作。有意者联系。(本人1985年大本,24年来,在多个制造型企业工作了20年。)
另外,在工作单位确定下来之前,本人有意寻找译注解评《老子》部分章文的合作者,希望合作者是有较强的实力、时间值钱的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