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古代用人四步骤——《老子》四章译注解评(4)

2013-07-15 01:12
导读:的,是群体的荣耀,让他与群体的其它成员成为一体。也就是说,不要去强调个人的差异,不要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到内部成员的个体差异上,眼界要放旷远
的,是群体的荣耀,让他与群体的其它成员成为一体。也就是说,不要去强调个人的差异,不要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到内部成员的个体差异上,眼界要放旷远一些,去关注自己的群体与别的群体的差异,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要形成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要有团队荣誉感,让大家都因其而感到自豪,保护之,爱惜之,给与特殊的待遇和照顾,而不是打击之。

  注意:在团队和群体中,要强调的,不是“缺了哪一个就不行”,这会给人一种负面的暗示,使团队内部貌合神离;而是“有了哪一个就行”,这会使人注意团队、群体技能的完整性,使团队内部趋于同心同德。——这在表面上看,这两句话没有多大区别,但在本质和导向上,却是完全不同的。

  “同其尘”,是要其他人步他的后尘,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将他提升到师的地位。使团队、群体的整体实力获得提升。这是人才已经融入团队、群体之后要做的。

  一般说来,人才的引进和提拔,需要重视人才的作用,给与相应的、相对较好的待遇,这体现出对该人是否重视,否则,人才不会留下来。然而,这样做,又很容易引起原来的成员嫉妒和不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除了“和其光”外,还要引导和鼓励其他人也提升自己,达到“其”能,有望得到“其”相应的待遇,这是避免人才被孤立、消除他人对人才的敌意、给人才创造良好的生存软的重要举措。

  评说:

  近些年,有泛滥成灾之势的资源的理论和书籍,在如何用人方面,主要是在权、术、利这个层面上打转,对于如何营造人才生存的环境,使人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触及不多,因而总让人觉得好像缺少了、遗漏了什么似的。

  了解了本章所介绍的古代的用人方略——四步骤,我们似乎能够觉察到,现代很多地方用人,普遍缺少了一些什么。可以说,这种方略,对于现代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在用人方面——拓展如何用人的视野,把握用人的方向和重点,营造人才生存环境,减少内耗,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用人观念,避免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等等,是颇有启发和裨益的。

  这种从远古流传下来的、产生于三皇五帝之前的用人方略,对于春秋战国时期,至少也是千年以前的古人所传,是无法考究其起始年代的。老子对这种方略,也是极其敬佩。而在老子生活的时代,理解并应用了这种用人方略的情况也并不多,仅仅是“似或存”。

  如果能够真正准确解本章的思想,你或许也会发出和老子一样的感叹:“湛兮,似或存。”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附:本人暂无工作单位,正在寻找。意向主要是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工作或项目管理工作。有意者联系。(本人1985年大本,24年来,在多个制造型企业工作了20年。)

  另外,在工作单位确定下来之前,本人有意寻找译注解评《老子》部分章文的合作者,希望合作者是有较强的实力、时间值钱的人。

     [4] 

上一篇:文化视野对中国现代神话学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