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赋体文学创作手法对元嘉诗歌创作的影响(3)
2013-08-06 01:15
导读:元嘉诗歌创作上移步换景以求尽到的特点,除体现于上述方位空问与地域景致的对句铺陈外,还表现在以朝、夕式对句作全天候的景事记录。尤其是在山水
元嘉诗歌创作上移步换景以求“尽到”的特点,除体现于上述方位空问与地域景致的对句铺陈外,还表现在以“朝”、“夕”式对句作全天候的景事记录。尤其是在山水诗中,这种方式运用得甚为普遍,使读者明显感受到诗人是全天候地奔碌并全身心沉浸于山水行程之中。如谢灵运《七里濑》开首六句:“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谖,日落山照耀。”其中竭力展示的正是诗人登游的全部时间、全部行程、全部精力。鲍照诗如《上浔阳还都道中作》:
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芦洲。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道。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登舻眺淮句,掩泣望荆流。绝目望平原,时见远烟浮。倏忽坐还合,俄思甚兼秋。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谁令乏古节?贻此越乡忧方东树说“起首两句叙题,交代明白”,“交代明白”正点出了元嘉诗歌的这一重要特点。该诗接着一路写去,也正是上举谢诗“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的笔法。
元嘉诗人的这种用心与追求,表现在具体作品中,就是爱用“晨一夕”式时问对句。周亮工已开始注意到这一点,他说:“凡此,发端虽有微异,命意不甚相远。……然总本《楚辞》‘朝发枉渚,夕宿辰阳’二语变幻者也。”、兹仍以谢、鲍二人诗为证:
(1)谢灵运诗
秋岸澄夕阴,火曼团朝露。(《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
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富春渚》)
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登石门最高顶》)
早闻夕飚急,晚见朝日暾。(《石门新营所在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晓月发云阳,落日吹朱方。(《庐陵王墓下作》)
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圆。(《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
平明发风穴,投宿憩雪嗽。(《入竦溪》)
攒念功别心,旦发清溪阴。暮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
(2)鲍照诗
嘈啧晨踽思,叫啸夜猿清。(《登庐山》)
夜听横石波,朝望宿岩烟。(《和王丞》)
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秋日示休上人》)
霁旦见云峰,风夜闻海鹤。(《秋夜》)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拟古》其三)
早蒲时结阴,晚篁初解箨。(《采桑》)
明发靡怡忿,夕归多忧虑。(《松柏篇》)
碧楼今夜月,紫殿争朝光。(《中兴歌》十首其一)
就山水诗来说,藉时间的推移来切换景致以及观览与感受的过程,也正是移步换景的技法所在。如谢灵运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儋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淡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林壑”二句写日夕时分从舟中回望远山,落霞暮霭,而舟旁芰荷映蔚,蒲稗因依,正是夕照景致。早出时分,“山水含清晖”,诗人情思得此“清晖”之助,吟哦出“清晖能娱人,游子儋忘归”二句,成为谢诗中难得的不事雕琢的佳句。全诗写由精舍还经湖中景事,由早出至晚归,全天时问交待完整,山水因时问不同而变换风致,归游全程贯穿于山水之间——全诗正是以全时间、全行程的记叙、铺陈景致,致使后来论者将其与柳宗元山水游记并提,谓“其工于模范,与柳山水记同”、“柳记谢诗,造化机缄在手,独有千古”。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综上所述,汉大赋的创作手法深刻地影响了元嘉诗坛,元嘉诗人借鉴赋体文学“前后左右广言之”的创作手法,并将之转换为诗歌创作的新经验,继汉魏之后开创出性格鲜明的元嘉一代诗风,功不可没。虽然它同时也给诗歌带来了新的弊端和危机,但不可否认地为后来者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料和诸多的创作启示。这些都值得我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