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意境的本质与民族性文

2013-08-07 01:12
导读:古代文学论文毕业论文,试析意境的本质与民族性文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论文关键词:意境 民族性 情景论 韵味   论文

  论文关键词:意境 民族性 情景论 韵味
  论文摘要: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最重要,也是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范崎,更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审美理想。意境的产生与发展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该文从理论到实践总结了意境的发展史、分析了意境的本质,从而探讨了意境理论的民族性特质,有利于全面理解中国古代意境审美理论:
  意境,也称境界,不仅是中国古代的特殊的文学审美范畴,而且也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文学审美范畴,几乎是古代众多文学审美范畴的中心。历史是一面镜子,研究意境,有必要了解一下意境所走过的路,以史为鉴我们才能少走弯路,才能不断创新。
    1、意境发展小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意与境合,即思想情感与自然景物,人生境遇的高度融合。《诗经》与《离骚》是意境之滥筋,因为这两部著作中大量运用比兴手法,而比兴正是创造意境最重要的方法和工具。如《诗经》中《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杨柳之依依状离别之难,而以雨雪之霏霏写尽归来之时内心无限矛盾与痛苦以及所处环境之沧桑。《离骚》中作者以美人香草自喻,同样是借客观之物表现主观性情之高洁。又如阮籍《咏怀》中的“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这里着力烘托的是秋夜孤独的心情,表现出对现实不满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苦闷的境界。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集中反映了他渴望从污浊的社会羁绊下获得自由的愿望,形成一种自由独立的境界。常健《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反映的是高僧居处的超脱的毫无尘事沾染的境界。王维《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的是“蝉蜕尘埃之中”的不以得失存心的境界。盛唐诗歌中的意境更是不胜枚举。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如果说以上是从创作实践中体现意境的话,那么从理论上对意境的探讨也早已有之。先秦是意境范畴的哲学奠基期,《周易》和《庄子》可以说是意境产生的两个源头。《周易》中提出的“象”、“‘言”、“意”三者之间关系,论及到象内与象外,这些具有思辩色彩的文化底蕴成为意境产生的哲学之基;《庄子》提出“神游”思想以及“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言意关系之辩,这些具有精神自由的追求成为意境产生的哲学之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意境美学的准备期。王弼提出“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得意而忘言,得意而忘象”以及“以无为本”的本体论哲学,进一步为意境产生奠定哲学构架。陆机《文赋》中“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已经注意到了季节变化所引起人的情感变化,初步领悟到时空变换在意境中的作用。《腮嘴文心雕龙·神思》中“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里虽在说构思情况,但构思中却充满意境之美—声如珠玉,状如风云。钟嵘《诗品序》中“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他提出的“滋味说”使意境之美进一步走向抽象化。唐代是意境的正式诞生期。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日意境”。第一次提出“意境”的概念。皎然《诗式》中取境之时,必至难至险,始见奇句”,对意境创造广泛提出深刻见解。至宋以后意境理论继续发展,宋代严羽飞沧浪诗话·诗辩》中“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一段话是评盛唐诗之精典,好就好在他准确地说出唐诗的意境美。再往后如清代王士祯之“神韵说”,袁枚之“性灵说”,都在不断发展意境理论。近代学者王国维是意境理论集大成者,他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提出“人生三种境界”以及“隔与不隔”,都对意境理论有十分重要的贡献。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从以上意境之发展小史我们可以看出意境与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哲学宗教、思维方法、表现方法以及传统概念等文化底蕴都密不可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意境之美就是天人合一之美,就是思辩之美,就是东方文化之美,华夏精神之美,因此研究意境,就成为探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独特风格和古代文艺理论的拄特成就的一个重要课题。
    2、意境本质的民族特征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审美理想范畴,意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源远流长,但不同时期对意境的理解也不同。意境是什么?从上面意境发展小史中我们看到各文学大家众说纷纭,看法不一。有关意境的争议分为四家:“‘情景交融”说、“典型形象”说、“想象联想”说以及“情感气氛”说,思路各异,难免聚讼纷纭,莫衷一是。那么我们怎样认识意境的本质呢?概括地说,中国意境理论,是一种东方超象审美理论,其哲学基础是一种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理论。换句话说,意境就是特定的艺术形象(符号)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气氛及它们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幻想的总和。要准确而全面的理解意境的民族特性,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意境的本质:

    2.1意境是情与理的统一。文学作品和其他著述不同,不是以理服人而以情感人,没有情就不足以感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就特别反对宋人“以议论为诗”的离.弃感情的诗风,他认为“诗者,吟咏性情也”,并举例说“如《离骚》可以使人歌之抑扬,涕泪满襟”,也即以情感人,那才算有兴趣,有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则直截了当地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强调情,并不是就不要表现理,没有理,情也不会深刻。说有真感情才有意境并非不重视思想性,而是要求在饱含情性的艺术形象之中蕴含着哲理,要浑然一体,无迹可求。严羽特别推崇盛唐的诗歌,他说诗歌“截然当以盛唐为法”,为什么呢?他认为唐诗歌的特点就在于“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理要在意兴之中,意兴之中蕴含着理,如此浑然一体,才是可以效法的榜样,才能谓之有意境。可见意境要情与理的统一。
    创作本来就是一种精神活动,精神活动既有情感活动,又有思想活动,是情与理的统一。我国古代文论中一再强调“以礼节乐”,“以礼节欲”,“发乎情,止乎礼义”,都是这个意思。
    2.2意境是情与景的统一。中国古代文论家十分注意情景关系的研究,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美学思想。刘腮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对情与景的关系就有过精到的论述:“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
上一篇:试论赋体文学创作手法对元嘉诗歌创作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