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传播简析《了犹未了》主人公的形象(2)
2013-08-08 01:08
导读:从齐思逸所担任的功能角色看,他的确实现了社会教化的使命,发挥了价值范导的功能。主要从以下3点来看: 1.坚持理想、奋发努力的模范。齐思逸生活上
从齐思逸所担任的功能角色看,他的确实现了社会教化的使命,发挥了价值范导的功能。主要从以下3点来看:
1.坚持理想、奋发努力的模范。齐思逸生活上十分简朴,从他的吃住可看出。“中午他在巷口胡乱地喝了碗稀粥,吃下块大饼’,可见他并不追求大鱼大肉的一生活,也显示了他并不富裕,有可能吃不起大鱼大肉。其次,他住的房子十分糟糕“狭小潮湿的陋室”经常会有老鼠光顾,甚至可以说他和老鼠共居一室;下雨时,屋里便会漏进水来,“好几处陷塌的椽子上铺着的瓦片,便象一层层溶岩那样浸下了一串串水珠儿。”“‘了可齐思逸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仍然坚持学习,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医辩证法。为了改变经济状况,为了多挣些钱,他完全可以去做其他事情,可他却坚持守望自己的理想,致力于枯燥的
哲学研究。这正是知识分子精英文化所提倡的。看了齐思逸,我们会深受感动,去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
2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形象。这跟我们一直提倡的助人为乐源出一流。齐思逸是一个热心肠,当别人有难时他会不计报酬地帮助别人,根本不在意个人得失。这是因为他心中充满着道义,当所发生的事情违背他所信奉的道义时,他便会不遗余力、不计个人安危地去维护这种道义。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模范作用,例如:在文革中,当狱友石楠生刚进牢房时,左撇子等三人抢香烟不成恼羞成怒,将他按翻在地殴打他。此时的齐思逸充当了雪中送炭式的救兵—“他上前使劲拉扯着他们,又一脚将左撇子勾翻,呵斥道:‘你想当牢霸是不是?你们谁还感动手,谁敢’。”这儿的齐思逸所扮演的角色是知识分子心目中典型的侠士形象,救人于水火之中。他跟石楠生根本不认识,完全没有必要去帮他,况且左撇子等人是一伙恶棍,随时有可能因为破坏了他们的好事转而报复他。他只需睁只眼闭只眼,自己就一点事都没有。但他没有那样做,而是“掀开被子跳起来”制止暴行。可见他嫉恶如仇,对不平之事水火不容。只要他遇到,就一定会身体力行地解决掉。精英文化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出世思想,而要“治国平天下”,就必定要铲除世界不平之事,人人才可安居乐业,天下才会平。而齐思逸正好充当了这样的英雄人物,寄托了知识分子的种种理想。著名歌星韦唯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理,只要人人象齐思逸那样,世界将是正义凛然,邪恶将无处藏身。
3不向权贵低头的代表。古有周敦颐的《爱莲说》,崇尚“出淤泥而不染”,道君子之品行。观今之齐思逸,与周氏笔下的莲花和文人们崇尚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一样,品行高雅,不向邪恶低头。他化名在报上写杂文,讽刺所领导工作作风不端正而造成所里科研经费紧张,领导知道后,怀恨在心,不仅不给他评中级职称,还要他写检讨。齐思逸在这里表现出文人的高尚情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宁愿辞职,也不写检讨。众所周知,省城的一份稳定工作对个人的诱惑是多么大啊!有了工作,便可在省城好好生活,再图个人发展;没有了工作,一切再重头开始,对个人来说,可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可齐思逸就是因为文人情节,像莲花,像梅兰竹菊,所以毅然辞职,从繁华的都市一下子去了名不见经转的二泉镇,可以说是归隐了。 中国大学排名
三
齐思逸是个哲学家,这注定了他要承受思考之痛苦。当从市场经济中产生的大众文化迅速兴起,将精英文化挤压至边缘时,他经受着巨大的思想冲击和斗争—人类的精神家园何在?一方面他对来势汹汹的大众文化忧心忡忡,一方面他又无可奈何,所以他在现实和理想之中痛苦地寻找着、思考着,希望有一处精神家园,能让自己解脱。这也正是精英文化所寻找的—当精英文化被大众文化挤压到社会文化格局的边缘时,精英文化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理想家园。于德山(2005 )指出,“精英文化执行者的身份开始分化,要么钻进象牙塔,自娱自乐,要么加人大众文化的行列,成为新型媒介文化人与大众文化的制造者。”
在表现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的情结时,比较独特的是:齐思逸主要借助梦境和对话来对其心理加以描写。梦境和对话将齐思逸内心的痛苦和思想上的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一旦人静下来,思绪便潮水般地涌来,让他不得安宁。一个生活安乐的人晚上睡觉时不仅可酣然大睡,还可做几个黄粱美梦。可齐思逸恰好相反,不仅毫无美梦可做,而且在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的驱动下,即便在梦中也不断地在内心深处进行着对现实的反思。他的心路历程有两个重要的象征:弯月儿和圆月儿。弯月儿象征残缺,和弯月儿对话表示齐思逸的思想正经受着阵痛,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而谈话内容也主要是有关市场经济下大众文化的种种弊端,如“艺术的世俗化”、“甚至连女人贞操都推向了市场”等。作为精英文化的代表者,齐思逸对这些现象是痛心疾首的,可在汹涌澎湃的大众文化的进攻下,他又无能为力。可以说这时的他正陷人迷惑、思索、甚至是苦思良策之中。而当弯月儿变成圆月儿之后,意味着残缺已变为圆满,齐思逸的思想在挣扎之后找到了出路—归隐二泉镇。文中是这样说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却见月牙儿在缓缓地变得圆起来,终于团乱圈了。现在,远处的村镇田畴,近处的山林树木,笼罩在更明丽更广阔的银辉之中。
二泉镇在这儿被描绘成桃花源式的美地,齐思逸终于找到了他的解脱之地。而圆月儿则以佛理消除了他的心头疑虑,他自觉或不自觉地走着中国文人所走过的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然,弯月儿和圆月儿,以及“弯*圆”这个过程都是齐思逸内心冲突、思想挣扎的过程,同时也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剧烈冲突,最后不得已黯然神伤离开的象征。
齐思逸精英文化形象代表也是符合该书写作背景的。该书写成于1995年,可过了5年才出版。作者在后记中感慨道:“我这个穷书生,写书苦,出书更苦。……市场风云变幻……书稿又回到我的案头,何日出版不得而知,我只能等待。”该书是站在精英文化的立场上对社会进行评析,思想深邃、切中时弊,实属精品。该书作者其实就是知识精英中的一员,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可从小说的作者简介中看出:作者本人研究哲学,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一篇于1996年荣获“贵州省文学奖”(文学理论)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作者明显继承了中国士大夫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针对社会现实写下了这一饱含真知灼见的著作,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可“等到进人九十年代,恰逢精英文化一撅不振,大众文化趁虚而人,顺利地占据了主流文化的地位。”,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了犹未了》这部著作反倒不及充满色情、凶杀、暴力等媚俗作品受出版社、发行商们的欢迎,竟在“深闺中”一锁就是s年。这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其实以作者的才华,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市场去挣钱,他完全可以去写大量的庸俗作品,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胸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花费大量心血在艰难的写作条件下完成该书的写作,极尽个人能力传播着精英文化。让人可敬可佩!所以作为精英文化的代表者,有良心、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都应正视这个问题,并用自己的行动继续坚守精英文化的阵地,维护我们的精英形象!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本文来源于 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