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人类学(Anthropology)就是一门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回答关于人类自身一系列问题的学科。传统人类学可以分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两大部分。实际上,随着文化人类学本身的深人发展,以及文化研究的不断以人为中心的扩展,形成了许多交叉科学和边缘科学。尤其在二战以后,如认知人类学(伯林与凯等)、结构人类学(列维一斯特劳斯)、符号人类学(济慈)、经济人类学(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艺术人类学(莱顿、哈彻等)都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和发展起来。人类学注重田野作业、细致的族群实地考察,具有鲜明的实证性。而人类学特别是艺术人类学在当代的发展早已表明“人类学特有的学术功能和思维范式适应了美学/文艺学这一学科转型的内在需要。”从而构成了审美人类学得以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学理基础。
其实,传统的人类学研究一直以来就渗透着对文化(审美文化)的研究。“人类学家所从事的田野观察和民族志记录,始终注意到被观察对象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境况。”一些伟大的人类学家其实本身也是伟大的美学家,如维柯(《新科学》)、列维一斯特拉斯(《苦闷的热带》)等。
美学与人类学各自的学科优势只是为它们之间的相互整合提供了一个契机,而它们之间自古就有的天然密切的漫长联系历史、水乳交融般的彼此渗透关系,又构成了审美人类学得以产生的又一外因(外因二:深厚的学术渊源)。
美学在其发育的早期阶段,就与人类学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亚里士多德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研究审美,为审美的生物基础作出人类学的阐释。浪漫主义文学与美学中的人类学倾向有目共睹,我国学者邓晓芒指出“人类学立场是开启康德哲学的钥匙!……‘人是什么’这一康德人类学的总问题的最后答案就是:人是自由的存在者。”德国古典美学从温克尔曼开始,到黑格尔、费尔巴哈,是美学最辉煌的时期,究其原因,就是美学吸取了当时人类学的研究资料和思想资源。而康斯坦蒂弩( Marios Constaninou)则明确地把马克思与席勒的美学视为审美人类学。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海力波同志在其《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初探一从本质界定、功能分析到意义认知》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详细梳理了人类学的审美研究问题。即“一、美的特质的界定:从古典进化论到历史特殊论的审美研究二、美的功能分析:从功能学派到新进化论的审美研究三、美的意义认知:从结构主义到实践人类学的审美研究。”王杰、海力波同志的《列维一斯特劳斯与审美人类学》一文则详细论述了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的审美人类学思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审美人类学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美学界和人类学界自觉或不自觉的共同学术追求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应运而生的逻辑结果,它既是美学自身发展需要不断超越、不断摆脱困境的自我调节的历史必然性的反映,也是人类学发展到二十世纪中后期需要向更高层次转化的趋势。
审美人类学是在对传统美学研究反思的基础上,“在世纪之交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科际整合的大背景下,美学领域中的人类学旨趣同人类学发展史上对诸族群审美习俗研究传统相汇融的逻辑结果。”它传承融汇美学、人类学的各自的学科优势资源,结合自身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成果,终于以创新而充满生机勃勃的活力开拓了审美人类学研究的这片处女地!
本文来源于 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