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佛教 杜甫 儒家思想 诗歌评论
论文摘要:进入唐代以后,佛教得到了很大的繁荣,天台、三论、华严、禅宗等教派,在佛教中国化方面,都已经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并深深地契人中国文化之中,对唐代文人及唐代文学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杜甫,虽历代皆标其为儒家理想人格和正统诗教的代表,但也难免受到影响。文章从杜甫的身事、作品中探讨了这一问题,对深入理解这位伟大诗人及其作品是有积极意义的。
佛教传人我国以来,不断地适应当时的风俗习惯,并与主流传统文化相融合,在自身的不断调整中,得以在中土扎根、流传和发展。进人唐代以后,佛教得到了很大的繁荣,天台、三论、华严、禅宗等教派,在佛教中国化方面,都已经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禅宗尤其如此,它已深深地契人中国文化之中,对唐代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佛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文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等反映到作品中,尤以王络、王维兄弟为典型代表,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也都是坚定的崇佛者,柳、刘以儒学佛,以佛解儒.同样,杜甫虽被历代评家标榜为儒家理想人格楷模和正统诗教的代表,但在唐代这样一个思想开放的大融合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杜甫的意识并未能跳脱佛教的影响,在其传世诗歌中痕迹多少可寻。厘清这一影响的脉络,了解佛教思想对于杜甫及其创作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这位伟大诗人及其作品是有积极意义的。
杜甫出身士族,祖辈的荣耀和言传身教,使其有着极大的政治抱负和政治热情。他在早年时就抱定“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理想,汲汲求政。而后,国家动乱变化、个人仕途失意、西南漂泊十年等,使其心态、思想及作品的题材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沉郁地关注世情、心系天下的同时,佛教思想给了他一定的心灵休憩空间。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以互补、融合的形态呈现在他的身上,也反映在他心灵畅快激扬时所创作的不朽诗篇里。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如果说杜甫早期近佛、谈佛为顺势所趋,并未显见深刻影响,那么,漂泊西南时期则是他对佛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悟,甚至产生依赖、栖身想法变化的重要时期。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正值净众宗和保唐宗在四川积极弘法。据K历代法宝记》载,宝应元年(762年)无相门下发生了持续三、四年之久的继法之争,而与杜甫有密切来往的严武、高适等也曾深深介人此事。此外,与杜甫关系密切的友人岑参、韦有夏、狄博济、李布等,也与净众、保唐二宗弘法及法争有关.这些深人佛事的友人,对杜甫不可能没有影响。而人蜀后的杜甫,身历数年辗转流离、贫病交加,身体日渐衰弱,家庭生计艰窘。再强的爱国心、政治热情,也难免减弱、失落。“纹绮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的现实,让其深刻感受到了儒家理想的难以实现,感受到了“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悲凉。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巨大冲突,使杜甫产生了不满,提出了怀疑,甚至写出了“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肠俱尘埃”的愤怒诗句。对现实的失望让其对佛教思想趋于关注,感到“漠漠世界黑,驱驱争夺繁。惟有摩尼珠,可照浊水源。”想要更加靠近佛法的光明,沽染其温暖,引导达到至上真理。
虽然,杜甫在内心苦闷、矛盾的冲突斗争中最终找到的,仍是秉持儒家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但是在这一回归过程中,有了对佛教思想的交流和认同。佛家的慈悲、劝善,对弱者的同情,与儒家的“仁”产生了某种契合,使得他能够在精神层面上完成儒释融合,使之作品更显博大胸怀。
2作品品读评佛味
杜诗中与佛教相关的作品,相当部分是与佛教建筑和艺术有关,也有与僧人交往诗作,晚年作品才多表现出对佛教思想明显的兴趣和认同。
杜诗最早表现佛教内容的,是其青年时游东都洛阳时所作的的《游龙门奉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