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与“邯郸”--浅析如何树立正确的园
2014-04-30 02:02
导读:物理论文毕业论文,“东施”与“邯郸”--浅析如何树立正确的园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摘要:在新世纪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建设似乎是改革开放二十几年后明显的体现
摘要:在新世纪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建设似乎是改革开放二十几年后明显的体现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精神上的享受——环境的舒适度。因此景观园林在也遇到一个突飞猛进的机会,越来越多的生态场所、人性场所出现在人民的眼前。在众多自称生态、自认为人性的鼓吹之下,我们新一代的景观人士应该如何辨别他的真伪;如何让真正的生态和人性在我们的设计中体现;如何在众多的观点中体现自己的想法,正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关键词:东施与邯郸 树立 正确的 园林设计 理念
一、引言
东施者,取自东施效颦;邯郸,乃邯郸学步者也,在此想借用一下,以便说明我在园林设计中的设计观点和对待公共设计的态度。此见解仅为观点,不必追求任何严重的责任,任何人无需在文中寻找自身的影子,借以互相攻击,所有的一切仅作。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成玄英疏:“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极妍丽。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嚬蹙,更益其美。是以闾里见之,弥加爱重。邻里丑人见而学之,不病强嚬,倍增其丑。”后因以“东施效颦”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亦为模仿别人的谦语。颦,同“矉”,蹙眉。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郭象注:“以此效彼,两失之。”成玄英疏:“寿陵,燕之邑。邯郸,赵之都。弱龄未壮,谓之馀子。赵都之地,其俗能行,故燕国少年远来学步。既乖本性,未得赵国之能;舍己效人,更失寿陵之故。”《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於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后因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东施与邯郸都是在不切合实际的情况下别人的长处,以至于自己老本都忘记的典型代表,有共同之处,在此归纳为一起,做现实中一些不良现象的表现。
做园林者,不能一味的像他们一样。在看到别人做生态时,自己也给设计起个生态的名字,以表示自己的先进思想或者鼓吹一下自己设计怎么的生态,这都是明显不健康的做法。往往在生活中就有那么一些人经常这么做。读过一本《人性场所》就什么都人性了;听过几次
生态学术报告就什么都向生态发展了,可笑!都二十一世纪的人了还那么乱投医,什么时间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病症;什么时间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呢!
切说任何理念在刚出炉的时间是很少被人认可的,即便有那么几个思想先进的人有点自己的想法,也是需要验证之后才会公布于世.无论在任何和实践领域来得很急往并不是什么好事,景观园林更不例外。
可以说中国已经很久没有出天才和大师了。
二、景观进入中国
景观的概念从古代形成沿用至今,在西方文艺复兴建筑与园林的结合旧难解难分,意大利巴洛克时代进一步辉煌,1850年后进入城市华高潮时期。城市发展、生活的提高愈显推动园林的发展的重要,当时的景观主要涉及是庭院、公共绿地以及城市绿地系统。1900年,Olmsted之子F.L. Olmsted和A. A. Sharcliff 首次在哈佛开设了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并在全国首创了4年制的景观规划
设计学士学位。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之父老Olmsted于1906年开始主持哈佛的景观规划设计。
由于Olmsted及其合作者的实践以及在哈佛的确立,使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开始便定位在一个很大的活动范围内,包括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城乡风景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居住区、
校园、地产开发、农场和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随后又进一步扩展到主题公园和高速公路系统的景观设计,这使景观规划设计师成为人居环境的主要规划设计师和创造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900年哈佛第一个成立风景园林,以后其他学校逐渐开设园林,中国园林的发展也主要来自西方。在第一个园林开设后50多年后,也就是1951年我国成立园林,从事的大致内容与西方相似。我国的园林建设是从城市园林到园林城市,并向景观的层次发展,城市绿地率成普遍增长趋势,人居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因此景观园林、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设计等等一系列的名词在一个叫做俞孔坚大师的带领下,在一群又一群的人高声的欢呼下,园林的地位在我国大江南北所有园林和建筑及其规划的心目中雀然而起。一时间无数的生把俞大师当成了神仙一般的人物,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只要谈到景观,好像他就是真理;他就是生态的典范;他就是给与我们园林希望、给与我们这些新一代园林设计者美好生活的圣母。
不可否认在他从美国回国后,确实给我国的景观设计方面带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给我们的景观者也带来了很多的希望,可是那也仅仅是试用阶段的一点探索方向而已,怎么能当作理论,怎么能无限制的照搬照抄呢?如果真那样的话“东施”与“邯郸”将在我们生活中再次出现。
三、最真的才是最美的
在中国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真、善、美成了人们生活中常常追求的理想,就连法论功不是也提倡真、善、忍吗?只不过它发展的方向不对罢了!只有真的事物才能经得起考验,才能在不断的选择中体现出它的美。
园林设计更是要追求的他的真。其实俞孔坚的作品并不是一味的刻意的去追求那种生态化和人性化的,而是在力求真的过程中不断被生活考验,也不断地在考验中体现它的美;体现它的生态;体现它的人性而已!在设计刚出来时你是无法判断它生态与否的,没有施工,没有维护说得再好也无济于事。往往刻意的追求什么生态,追求什么人性的是很难做出好设计的。古人云:壁立千尺无欲则刚.只有清静的真实地面对你要做的方案你才能将设计思维发挥到最高极限.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吴良镛在做菊儿胡同的改建设计时,追求的不就是北京四合院以及北京老胡同的那种,那种真实北京生活的体现吗?他的成就远远比那个叫什么的东东设计师设计的央视大厦高的多.单单地去追求一种无聊的形体或者一种炫耀方式的建筑能成就很长时间吗?笑到最后的还是那些用事实做设计,用实际发表看法的人.
仔细发现一下身边的生活,在的许多小区的设计规划中不是也借用什么生态区域,也说是人性场所,可是他的特征都体现在哪呢? 就是那没有人践踏的草地,就是那没有人光顾的广场吗? 应该不是吧!
学以致用是好的关键是看怎样用.有生态的观念在里面是很值得提倡的,可是一边说着生态以便把树木和水体都毁掉的行为时作生态设计吗?在合肥大蜀山下面过去有一片梨园有一千多亩,现在只有极少的上百亩.短短时间内上面居然被一座座商品房占据,而小区的卖点竟是最具生态,最具田园风格的某某生态园.真是让人看到就心寒!如此的生态,如此的田园我宁愿不看见他.
孟兆祯先生在《园林建设谷物在谈》有这么一句话:人的自然化反映的自然性,自然的人性化反映园林的性.希望它能在众多盲目的追求生态的行径中期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树立最真的,最实际的园林设计理念应该是我们这一代园林者当前最具重要的任务了。
四、融文化于园林中
中国古典园林也是世界四大园林体系中的一部分,我们现在还记得多少呢?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明我们还有多少概念在记忆中呢?翻开记忆的帐本里再怎么翻也找不到了,似乎那些古人的东西都随时间的流失而淹没在当今市场的大潮中了。当年的古典园林的那一种亭上题字、廊上作画、闲暇之时赏月吟诗的一下子都过去,可是我们在现在的设计中仍然不能全然不顾,虽然那种原版的古典园林不能再照搬照抄但是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加以改进利用。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1997年南京中山陵管理局拟定在梅花山东面建一座“大观园”,以纪念《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该园有朱有介大师主持设计。
有幸见识该园,很是高兴!
该园的规划创意从简单的对大观园的模仿改为红楼文化的表现,并将园名命名为红楼艺文苑,设计选用《红楼梦》中具有诗意的场景作为各个景点的立意,园中以植物造景为主。“太虚幻境”为该园的入口区域。在《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神游太虚的情景。用喷泉、坡地、景石作为主要的景观要素,当喷泉开放是与云蒸霞蔚、虚幻缥缈,较好的表现了太虚幻境的意境。接下来的“萧湘竹韵”、“芍荫沉醉”、“芦雪联吟”、“梨园雏缨”等等。当你畅游于其中怎能不让人想起当年十二钗陪伴着宝玉吟诗作画,满院嬉戏的情景;怎能不让人想起史湘云醉卧芍药园美态;怎能不让人想起外边大雪飘飞,诗社内吃着烤鹿肉联吟
诗歌的情调;怎能不让人想起——。如此的设计将中国古典文化融如其中,突出了文苑氛围,引起了人们对《红楼梦》的环境无限的遐想,体现了园林设计的主题。“香丘”则是用矮丘上置景亭和四周坡地表现出那场人所共知的“黛玉葬花”,用遍植山坡的梅花、桃花、樱花、李花营造出一种“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景象。
俞孔坚在做黄岩永宁江公园的设计时不也融中国的古文化于其中吗?入口处红色醒目的“永宁江公园”还是名人题的呢,可以算是中国书法的体现;《橘子洲》一诗道出了黄岩的特产蜜桔。如此的国产古典文化应该在我们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丰富我们的设计,同时也提高设计的文化层次。
五、切合实际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说来很是有用,可是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要看你怎么用,一味的照搬那些东西只会让你在合上书本之后什么也想不起来。对于其中很多古典建筑的尺寸对比和空间的比较。我认为根本没有办法把所有的好的东东都记下来.也许是我懒惰的缘故吧!当时我记录的只是一些与园林有关的空间或者用园林的观察角度可以缩小、变形的和造型.自认为收获还好!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俞孔坚《与市长对话》一书看的所有的人都喊好,因为他说出了别人不敢说的东西,给我们除了一口恶气。(其实如果他不说,很多人是意识不到的)他可以骂,可以喊。我们不可以,不是胆小是你的身板还不够硬,他骂的母校的老师骂他,可他的名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他在各巡回演讲到处都是“追俞族”,因为他出了名,因为他有喊的资本,只有这样喊出来有力度,才有作用,才能让众多的人跟着他的方向走。如果我们现在就和他一样,到处乱喊,估计要回家靠种田过日子喽!
正确树立园林设计的理念,我认为要做到三点:一、把更多的知识渗入自己的大脑;二、多学科的充实自己,将更多的文化溶解在你的设计中;三、的判断事物的可行性。
前一段时间对于圆明园水体铺设防渗膜一事搞的全国上下大小报纸、网站都在讨论。原因是什么?不就是什么生态破坏和生态保护的不同观点吗!看一下网上那些俞大师的崇拜者,跟着起哄,什么痛惜呀!国人的悲哀呀!可恶呀!等等都出现了,实则有几个真正知道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的,有几个真正见到施工现场的?没有呀!大师怎么喊,他们怎么配合。搞的全国上下不得安宁,工程是停了,可是那耗资上亿的快要完工的工程;那整年要补水的圆明园湖面怎么办??就靠一次一次的听政会就解决了吗?不一定吧!当年梁思成大师的北京城保护方案那么好不也是含恨珍藏了吗??你能说现在的北京城不好吗?
是要解决的关键是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其次是设计理念,说来说去不就是我们的经济跟不上吗,要不怎么会有: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的呢!
鱼是我们想要的,熊掌也是我们想要的,二者可否得兼关键是看按什么,古老的那种不可得兼的说法在此刻也应该有所改变了。怎样将我们的设计在一代代的不同思想的统治之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是紧紧靠那么几句人性,那么几个生态能做到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在此借用俞大师的一句话作结束语:无论景观学科如何,景观设计学科的一些根本的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热爱土地与的伦理(天地)、人文的关怀(人)和对待地方文化与的尊重,对待脚下土地的敬畏、归属与认同(神)。
:
吴良镛.《人居
环境科学与景观》.中国园林.2004
孟兆祯.《园林建设顾误再谈》. 中国园林.2004
乐志、朱道萸.《自然是园林的主体》.
《中国成语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