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议公民新闻现象——从“我爸是李刚”谈起-新

2013-07-21 01:06
导读:新闻传播论文毕业论文,浅议公民新闻现象——从“我爸是李刚”谈起-新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由“我爸是李刚”事件探讨公民新闻的定义、形式
  摘要:由“我爸是李刚”事件探讨公民新闻的定义、形式、主题、影响,并就事件各阶段进行传播学分析,以及对公民新闻争议点作进一步探讨。强调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与公民新闻的配合,突出公民新闻的良好发展前景。
  关键词:公民新闻;“我爸是李刚”;公民新闻形式;公民新闻发展。
  引言。
  自2010年10月16日起,天涯、人人、猫扑等网站陆续出现了关于河北大学车祸的帖子,除配发现场图片外,肇事者出言不逊,一句“我爸是李刚”更是引爆了。
  随着传播技术进一步提高,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实现了与传播者意义上的交换。我国公民新闻虽然起步较早,但真正进入大众视野是在受众接触使用媒介的平台扩展和互联网兴起之后,“我爸是李刚”便是公民新闻的典型案例,只不过在新的环境下又表现出了公民新闻的新特点。
  一、公民新闻的定义。
  对公民新闻学界还没有一个权威定义,根据《维基百科》
  有关条目的解释,“公民新闻”也称为“参与式新闻”,它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以上定义里的所谓“公民”,是特指以往没有充分机会参与媒体专业运作的普通人。“我爸是李刚”正是大学生用手机、网络在上发布其所见所闻的公民新闻事件。
  二、公民新闻的形式。
  我国从早期的“非专业记者”的提出到“全民博客”的兴盛出现了公民新闻的多种形式。美国学者Steve Outing在他的文章《公民新闻的11个层次》中,依照公民在新闻报道和传播中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大小顺序,由低向高将公民新闻划分为公共评论的开放、公民提供新闻线索、开放信源报道、博客、独立公民新闻网站、公民新闻与专业新闻的整合、维基新闻等11个层次。“我爸是李刚”事件突出表现为开放信源报道、博客、公民新闻与专业新闻的整合三种层次的综合运用。这种形式是依据现有的媒介开放度、公民的媒介接触习惯在使用过程中凸显的,并有效地配合了公民新闻的主题。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三、公民新闻的主题。
  陈力丹在精神交往论中提到如果外来信息与公众的心理期望相契合,即使信息来源可疑,也往往会引起舆论的强大变化。那么,公众与民主是公民新闻的核心吗?2007年发生了“最牛钉子户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济南红钻帝国事件”、“华南虎事件”、“厦门PX事件”等五大事件;2008年公民新闻更是掀起了高潮,“艳照门事件”、“南方雪灾”、“西藏打砸抢事件”、“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2009年出现了“长江大学”、“钓鱼执法”“躲猫猫”、“跨省追捕”等事件。将这些公共新闻事件分类无外乎以下几类:
  一、全国范围内的公共事件,能引起公民情感共鸣的。二、政治领域的重大事件,与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三、出于公平公正要求,与、道德、权利相关的。四、吸引眼球,满足个人名利的。而“我爸是李刚”事件正是由与道德、法律相关扩展到政治领域的舆论监督,由于此次事件是领域相互交叉、发展层层递进的,才能够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网络中复杂的信息会进行筛选,“沉默的螺旋”中强调正是占舆论上风的事件会进一步得到话语权,而少数人的意见会逐渐沉默下来。公民在选择新闻事件的过程中要满足几个要求:公共性、接近性、趣味性、可质疑性、情感共鸣性等。
  由于公民没有经过专业新闻培训,在关注点以及发展的控制上都存在着未知数,需要制度建设或专业媒体的引导促使其健康地发展。在第一、二两类事件中舆论监督总是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类事件的深入发展会带来两个极端,如“我爸是李刚”事件,对党务工作人员的廉政检查以及官二代的深入探讨都是正面的,而网上的造句接龙就有点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意味了。第四类事件则需要加强网络监管,优化网络风气。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四、对“我爸是李刚”这一公民新闻事件各阶段进行分析。
  每一个事件发展都有其生命周期,公民新闻也一样,在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研究公民新闻及其引导问题成了题中之义。“我爸是李刚”事件初期,网络论坛博客报导,具有群体传播的特点。借助网络,公民记者将新闻5W配发现场图片快速及时地传达给受众,弥补了传统媒体无法及时介入现场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的缺憾。“我爸是李刚”事件发展,由于事件开初受封锁等,导致事件进一步在网上热议。恩格斯认为,在人民已经有所觉悟的情况下,压制舆论反而是促成舆论迅速发展的一种因素。
  南丹事件中如果不是公民新闻的最初形式———电话提供新闻线索的帮忙,真相大白于天下还是梦中之语。这就是公民新闻的手伸向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地方,倘若没有消息的外流,采用政治系统的压制完全可以瞒天过海,可是公民新闻会将细小的事件演变成街头热议的舆论。“把关人”的角色在网络媒介中弱化,因为一个地方权利不可能把控全部的网络平台,只要符合新闻价值标准,含有新闻要素,即使最微小的事件,在网络中通过人际传播也会被放大,最终成为一个议题。公民新闻符合亲近性原则,在网络中人们愿意相信同自己处于同一阶层人们的意见,使自己处于大众角色当中,反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高一级阶层,会采取挑剔态度,因此,人们更愿意相信出于平等大众状态的人际传播的真实性。“我爸是李刚”事件高潮,传统媒体介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CCTV、四大门户网站的专题报道等,在百度中键入关键词“我爸是李刚”搜索项目更是达到了415000篇。“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似乎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后,再由传统媒体的介入,引入到了传播学的普遍导向———以受众为中心。在2006年传播学论坛的议程设置的反设置能给予我们足够的思考,———议程设置始终在一种自我平衡和纠正机制下运行,这种自我平衡和纠正体现在受众的资讯获取渠道选择行为中,即任何一个特定的受众群都有自己的客观议程,即使传媒违背了客观议程,受众也会自己寻找并接近于客观议程。传统媒体遵循了这个原则,利用其渠道霸权,对当事人进行采访,发表评论,并通过传统媒体的社会优势对事件质疑部分进行调查研究,要求权利部门给予解释。所以,新媒介环境下的不会出现公民新闻代替专业新闻,而是更好的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建立多元的信息渠道。“我爸是李刚”事件的结果是,在相关部门表态和干预下,肇事者被依法惩处。公民新闻具有舆论监督的作用,而网络舆论具有不可控性。从微观的理性层面将无疑会因知识的缺乏和言语的无序性产生意见偏颇(例如感性的偏见、批判的狂欢和语言暴力),但是在宏观和的层面上,它却有能力在指涉社会生活时呈现终极的合理性。所以,“我爸是李刚”事件引起的社会思考以及对政府阶层的监督是有建设性意义的,而网络的恶搞文化出于小范围,并从长远来看,远小于其正面意义的影响。
上一篇:对加强我国新闻学科的理论和体系建设的思考-新 下一篇:网络时代新闻的取舍难题-新闻传播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