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新闻教育理念的错位主要表现在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定位方面。很多教育机构把新闻传播学硕士、博士教育定位为研究型人才,重,忽视新闻业务方面的训练。不少新闻学博士是跨专业考人学的,新闻专业知识基础不牢,有些连“报眼”、“头条”、“倒头条”等新闻常识都弄不清。新闻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前没有发表过一篇新闻作品的并非个别。对此,有人以博士主要是从事研究工作为之辩解,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新闻学博48士与其他博士不同,因为新闻绝不是研究出来的。‘,汇’J这种状况的恶果是,这些”高级人才“走上新闻教育岗位后,其技能缺陷极有可能”遗传“给学生。
(四)课堂职业精神教育出现”微效化“趋势。
新闻行业,无论是对政治稳定或者是社会文化传承等多领域都属于特种行业,这方面国内外都有很多经典论述。因此,社会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有较高要求。例如,从职业理想上看,应秉承社会效益追求高于经济效益信念;从职业行为上看,应符合”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准则。新闻教育对学生这些职业品质锻造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课堂效果却很难如愿。社会真实图景与课堂倡导理念脱节,学生”象牙塔“里几年的封闭教育所灌输的职业理念,往往会被他们短短几周的经历所瓦解:课堂上被师生们顶礼膜拜的神圣职业道德法则在现实中被无情颠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在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可能就被形形色色的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吞噬。
这就是”封闭教育“、”温室育人“的后果—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接触社会”病菌“,等”毕业了“,却没有”免疫力“,一走出学校这座”温室“就”感染生病“,学校里几年的职业精神教育的努力几乎在一夜之间付诸东流。现实中很多不良新闻(或广告)的制造者,就是新闻科班出身。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是注重学生在实践和课堂两个阵地培养职业素质。现在新闻类专业的学生实习流于”走过场“,到媒体发表几篇作品完事。其实,学生的新闻实践不仅仅是消化理论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在内的职业精神的培养过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学生课堂上获得的专业理念在与实践的融合中获得升华:不仅仅是书本知识得以应用,职业精神也在精英意识与庸俗观念的冲撞中得到锻炼和培养。这种教育模式恰恰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途经:”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循环往复。
(三)加强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社会里,知识是以”几何级“增长的。特定时期内,新闻从业人员”知识库“的容量非常有限。
面对知识的海洋和网络快速方便的搜索传递功能,学生们学会处理信息的技能要比掌握信息的多少更重要。这就要求新闻教育重心要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向信息处理能力培养方向转移。这种信息处理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信息的选择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信息选择能力的培养来自较强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