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盘县广播电视对农节目现状-新闻传播毕业论(2)
2013-08-19 01:12
导读:(一)提高对加强和办好电视对农节目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加投入,加强力量。 首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
(一)提高对加强和办好电视对农节目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加投入,加强力量。
首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也历来是我们广播电视宣传的重要方面。在当代农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业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我县广大农民群众响应党中央号召,努力建设文明、富裕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应该而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其次,随着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实现和广大农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这一收视群体日益庞大,优秀的电视对农节目必然会拥有稳定的收视群体,形成较高的收视率。第三,办好对农节目,努力为“三农”服务,符合县级广播电视台职能转换的要求,应是县级广播电视宣传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
因此,各县广播电视台必须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把提高电视对农节目质量放到重要议事日程,纠正“电视对农节目可有可无”、“电视对农节目无非是唱唱‘四季歌’,设个栏目对付着办就可以了”等模糊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和改进电视对农节目。一是要加大投入、加强人员配备,确保基本的编导、拍摄、制作力量及必要的经费开支,并对节目(栏目)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二是进一步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合理调整编导、摄像组合结构,适当打通各栏目的人员配备,引入先进的竞争机制和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努力达到“1+2>2”的效果;三是发挥广播对农节目开办时间长,节目量大、经验丰富的优势,采取适当措施,使广播对农节目的人员力量、资源信息得到充分利用,以弥补电视对农节目人员配备和信息资源的不足;四是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乡镇广电站及相关部门通讯员的作用,组建好基层信息网络,尽量增加信息来源,拓宽信息渠道。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明确节目定位,合理设置栏目。
电视对农节目应如何定位?简单一句话,即要为“三农”服务,农民群众的需求就应是电视对农节目的定位。当代农民最大的心理需求就是求发展,他们最大的实际需求就是勤劳致富,对电视对农节目最感兴趣的就是希望能了解到致富信息、发财之道,看到种什么来钱、养什么合算,这就应该是电视对农节目定位最基本的东西。
(三)转变创作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电视媒体的自身特点和电视对农节目的定位决定了电视对农节目应该力求“短、新、快”。因此,节目编导也应转变创作理念,县台的电视对农节目应有别于一般的电视社教节目,既然我们的节目是做给本地农民群众看的,那么就不要去开办面向“白领人士”的“专卖店”,而应努力经营好面向“大众百姓”的“大超市”。要致力于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和服务,努力形成以大量的各类农科知识、产供销信息、生活生产服务及致富典型经验介绍构成的“信息流”,向农民群众提供各种勤劳致富的“路径”。这样,我们的电视对农节目就能精干实用,具有地方特色,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同时,要办好电视对农节目,编导、记者的自身素质是关键。一方面,台领导要支持编导、记者的工作,为他们创造好必要的 学习 和工作条件,帮助他们搞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做到既给“政策”,又压担子;另一方面,编导、记者自身要学习农业发展政策和农业基础知识,与农民群众交朋友,努力熟悉本地的农情、农时,不断提高制作节目的主动性、前瞻性、贴近性和服务性,使节目更加切合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办出自身特色。只有这样,电视对农节目才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才能获得理想的收视效果,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