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昆仑山;地质遗迹;特点;保护
【论文摘要】为加大昆仑山地质遗迹的观赏价值及其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强化对昆仑山地质遗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已迫在眉睫。本文对青海昆仑山地区地质遗迹基本概况的特点和保护进行研究。
一、青海昆仑山地区地质遗迹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青海昆仑山地质遗迹特点及其保护研究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青海昆仑山地质遗迹特点及其保护研究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西横跨新疆、青海两省区,入甘肃后与秦岭相连,东西绵延2500余公里,盘据于青藏高原之上,被称为“亚洲脊柱”、“龙脉之祖”。昆仑山青海海段地质遗迹主要集中于东昆仑格尔木境内纳赤台——昆仑山口段。纳赤台开始到59道班,为一狭长的山谷地段,地势逐渐升高;纳赤台到57道班的10 km山谷呈东西向展布,两侧山峦起伏,谷内昆仑河蜿蜒而过;57道班到59道班的20 km山谷呈南北向展布,地势逐渐升高。59道班以南,地势豁然开朗,被称为西大滩;滩地南面展现在面前的是巍峨的昆仑山现代冰川;西大滩西部向南沿青藏公路,地势快速升高,经5km到达海拔4767m高的昆仑山口。区内垂直分带明显,地貌景观各异,地质遗迹丰富。
2、主要地质遗迹
青海昆仑山地质遗迹及自然景观达20多种,其中典型的地质遗迹有昆仑山活断裂带地震遗迹、冰丘、昆仑山口早新世湖积层、冻土地貌地质遗迹、冰川等。
(1)昆仑山活断裂地震遗迹。
2001年11月14日,在东昆仑构造带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地震地表破裂带长达426公里,宽数百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新的断裂带,是我国大陆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条地震变形带。昆仑断裂发育着大量的古地震遗迹,包括鼓包、断塞塘、地震陡坎等断错地貌现象,表明它是一条具有按一定复发间隔不断发生地表破裂型地震能力的地震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