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简·爱形象的价值可能性研究美文学毕业(2)
2013-05-23 01:29
导读:夏洛蒂·勃朗特从小家境贫寒,母亲早逝,年幼的她挑起了家庭重担。她曾两次出外当家庭教师,饱受社会歧视。在布鲁塞尔时,她爱上自己的法语老师埃热先生
夏洛蒂·勃朗特从小家境贫寒,母亲早逝,年幼的她挑起了家庭重担。她曾两次出外当家庭教师,饱受社会歧视。在布鲁塞尔时,她爱上自己的法语老师埃热先生,但他是个有妇之夫。坎坷的经历、卑微的社会地位、无果而终的恋情使夏洛蒂·勃朗特能以清醒的眼光审视社会并揭示社会的不平等和妇女地位的低下。夏洛蒂·勃朗特把她的痛苦和希望都倾注到自己所塑造的人物简·爱身上。在创作《简·爱》之前,她对自己的妹妹讲:“我要写一个女主角给你们看,她和我是同样的貌不惊人,身材矮小,然而她要和你们所写的任何一个女主角同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于是,作者赋予了简·爱巨大的精神力量,为她设计了自尊、自立、自强的反抗性格,并因此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但是,夏洛蒂·勃朗特又是出生在一个传统守旧的家庭里。她的父亲是个十分顽固保守的牧师。在父亲的教导下,她养成了温柔贤淑,忠于家庭,富有奉献精神的个性。她十分看重男权社会的贞洁观念,在给好友埃伦·讷西的信中,她写道:“我想,在对方正式提出求婚之前,任何一位年轻小姐都不应坠入情网,保持自己的尊严和贞洁才是最重要的。”
夏洛蒂·勃朗特性格的两面性也必然会投射在她倾力打造的简·爱身上。特里·伊格尔顿在其研究勃朗特姐妹的专著《权力的神话》一书中,指出 “夏洛蒂的作品存在一种固有的、两套模糊并内部分裂的价值观之间的斗争”,即女主人公一方面表现出理性、冷静、自我奋斗精神、激进的反抗和叛逆;另一方面则过于虔诚、服从、保守,它们中的任何一对可互相替代或转换。简·爱也不例外。简·爱在小说里表现出的对现实既叛逆又迎合的矛盾倾向何尝不是作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写作中的矛盾?
四 结语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作为作者理想化的人物,现实生活里的爱情创伤促使夏洛蒂·勃朗特要为她的女主人公构筑一个美好的未来。结果,为了使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结合成为可能,作者创造了太多的巧合:简·爱继承遗产,伯莎被烧死,罗切斯特残废……所有这些都是有悖于现实主义的 “可能性”叙述原则。许多女权主义评论者也对简·爱选择婚姻并充当“家庭天使”的结局颇有微词。但在一个男权文化占据主流的年代,我们不能苛求夏洛蒂·勃朗特有如何超前的女权主义思想。作者既接受了男权文化的熏陶又有对男权文化的不满。作者思想上的矛盾性使她虽然赋予笔下的简·爱独立自主的能力,但最终还是把简·爱的角色定位回归于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女性的期待视野中,这样的结局也是女作家迎合主流意识进行自我防御的策略。但作者的矛盾立场使女主人公的心理成长跌宕多姿,给小说的解读留下一个又一个的可能。
:
[1] 杨静远:《勃朗特姐妹研究》,社会出版社,1983年。
[2] 夏洛蒂·勃朗特,祝庆英译:《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
[3] 杜·舒尔赫,李文恬译:《成长心》,三联书店,1988年。
[4] 赵海虹:《〈简爱〉的失败》,《外国文学》,2004年第2期。
[5] 陈姝波:《论〈简·爱〉中的性别意识形象》,《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
[6] [英]盖斯凯尔夫人,祝庆英、祝文光译:《夏洛蒂·勃朗特传》,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7] [英]勃朗特,杨静远译:《夏洛蒂·勃朗特书信集》,三联书店,2004年。
[8] Eagleton,Terry."Jane Eyre’s Power Struggle."Jane.Ed. Richard J.Dunn.2nd ed.New York:W.W.Norton& company,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