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主义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美文学毕(2)
2013-06-29 01:28
导读:《奥赛罗》同样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深刻的社会矛盾。在威尼斯,黑皮肤的摩尔人大将奥赛罗和贵族小姐苔丝狄蒙娜相爱而结婚,遭到贵族们的反对。威尼
《奥赛罗》同样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深刻的社会矛盾。在威尼斯,黑皮肤的摩尔人大将奥赛罗和贵族小姐苔丝狄蒙娜相爱而结婚,遭到贵族们的反对。威尼斯大公派战功赫赫的奥赛罗去抵御土耳其人入侵,故对婚事不加干涉。伪善、狡诈而又阴险的旗官伊阿古因奥赛罗未任命他为副将怀恨在心,为了报复,他巧使诡计诬陷苔丝狄蒙娜不贞。轻信他人而又嫉恶如仇的奥赛罗陷入极大的悲愤与绝望中,妒火中烧,他亲手扼死了无辜的苔丝狄蒙娜,还以为做了一件正义的事。伊阿古的妻子当场揭发了真相,奥赛罗悔恨万分,为了惩罚自己铸下的大错,挥剑自杀身亡。奥赛罗其实是作者所肯定和同情的人物,他坦率、公正、诚信,但性格中存在着致命弱点。他轻信虚假的表面现象,让感情左右理智,以至他和苔丝狄蒙娜的爱情虽战胜了种族的偏见,却未能躲过极端主义者的暗箭,酿成悲剧结局。剧中的伊阿古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形象,为了个人私欲,使尽了卑鄙毒辣的手段。他的生活信条是“既不是为了感情,也不是为了义务,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设尽圈套去暗害别人,最后受到了正义的惩罚,使这一复仇故事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
《李尔王》取材于古代英国的传说:年老昏聩的李尔王把王国分给了虚伪的大女儿里根、二女儿贡纳莉,却把诚实率直的小女儿考迪丽霞驱逐到国外。李尔自己仅保留国王的尊号和一百名侍从,准备轮流住在两个女儿家中安享晚年。谁料两个女儿达到目的后却原形毕露,把老父赶出家门,李尔王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疯癫的李尔王奔向旷野,对苍天呼喊着自己的悲愤与无奈。大段对天独白,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心灵的同时,也揭示了这个曾被权利异化的君王的人性觉醒过程。小女儿得知李尔王的遭遇,起兵讨伐两个姐姐,不幸失败被杀,李尔王也在悲痛疯癫中死去。莎士比亚站在人文主义者的立场,通过王室家族的内乱和李尔王的大起大落,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伪善的人伦关系,肯定了同情、博爱的道德原则。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苏格兰大将麦克白从战场上凯旋而归,途中听信女巫他能当国王的预言,在野心驱使与其妻的怂恿下,趁国王邓肯到家中做客之机,弑君篡位,最终落得众叛亲离、兵败被杀的下场;他的妻子也因精神分裂而死。全剧弥漫着一种阴鸷可怕的气氛。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
莎士比亚看到了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内在矛盾,抨击资本主义利益原则的邪恶性质,展现出阶级压迫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
三、结束语
人文主义大师莎士比亚在他不朽的作品中,将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对普通人所遭受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对人性所受到的扭曲和压抑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人文主义理想的追求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而他伟大的人文主义情怀,不仅感染和影响了欧美国家的文学家,对远在的作家曹禺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曹禺与其说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不如说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揭露和鞭挞,更多地表现在对人性的怜惜、关怀和理解上。他对人性的探索,对人类命运根源的追寻,对人的心灵深处复杂情感的描述,对人类理想世界的憧憬,使得他的作品久演不衰,散发着永恒的魅力。而这一切,与莎士比亚人文精神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
[1]阿尼克斯特.英国文学史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孙大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3]侯维瑞.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
[4]许渊冲“. 三美”和“三似”的幅度[J].外语教学与研究.
[5]奚永吉.文学翻译比较美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6]John W. Contemporary English,Aldridge